槐荫下的守望

槐荫下的守望

作者: 用户13546092

其它小说连载

《槐荫下的守望》火爆上线啦!这本书耐看情感真作者“用户13546092”的原创精品小舟小舟主人精彩内容选节:主角为小舟的男生生活,同人,家庭,无限流小说《槐荫下的守望由作家“用户13546092”倾心创情节充满惊喜与悬本站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6405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29 13:21:13。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槐荫下的守望

2025-10-29 15:38:56

1 秋晨的啼哭深秋的青石村,晨雾如乳白色的薄纱,

轻柔地覆盖着这个藏于山坳中的小村庄。老槐树的叶子已黄了大半,秋风掠过,

叶片便簌簌飘落,为村头那条蜿蜒的土路铺上一层金黄的地毯。远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杜老汉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

他揉了揉隐隐作痛的腰部——这是年轻时在煤矿落下的老伤,

每逢阴雨天便折磨着他七十岁的身躯。今天天气尚好,他打算上山捡些柴火。

背上那个用了十几年的竹筐,他沿着熟悉的小路慢慢走着。

青石村是个只有百来户人家的小山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杜老汉这一生未曾婚娶,年轻时在煤矿出事伤了腰后,再也干不了重活,

靠着编竹筐和村里分的口粮度日。他的日子清贫,却也平静。每当夜幕降临,

他独自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总会想起自己这一生的孤寂。六十年前,

他也是个被遗弃的孩子,被老村长收养长大。如今老村长早已作古,而他,

也成了村里最年长的人之一。路过村口的土地庙时,一阵微弱的啼哭让杜老汉停住了脚步。

起初他以为是野猫,可细听之下,那声音分明是婴儿的啼哭,断断续续,有气无力。

他循声走去,在庙后破旧的石凳旁,发现了一个用褪色蓝布包裹的襁褓。

杜老汉的心猛地一紧。他环顾四周,晨雾中的村庄还在沉睡,不见半个人影。他蹲下身,

颤抖着伸出手拨开襁褓一角,一张冻得发紫的小脸露了出来。

婴儿的哭声已经微弱得如同呜咽,小小的嘴唇干裂发白。就在杜老汉犹豫的瞬间,

婴儿突然抓住了他的手指,那细小而用力的触感,像电流一样击中了老汉的心。

襁褓里塞着一张纸条,铅笔字迹已被泪水晕开:"望好心人收留,孩子叫小舟,

生于八月初六。实在是养不起了,求菩萨原谅。"杜老汉这一生,从未有过自己的孩子。

他望着怀中这个轻得像片羽毛的婴儿,犹豫了。自己这把年纪,腰伤时常发作,

连自己都勉强糊口,能养活这么小的孩子吗?他的茅草屋四面透风,

米缸里的粮食仅够维持一个月,哪有余力再抚养一个婴儿?正当他踌躇时,婴儿又哭了起来,

那声音里的无助与绝望,让杜老汉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六十年前的那个清晨,

若不是老村长在村口发现了他,他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他长叹一声,脱下打着补丁的外衣,

将婴儿仔细裹好,转身向自家那间破旧的老屋走去。"从今往后,你就叫杜小舟,

有我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你。"老汉对着怀里的婴儿喃喃道,像是承诺,又像是祈祷。

婴儿仿佛听懂了一般,止住了哭泣,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望着他。

2 流言与温情杜老汉捡了个孩子的消息,像秋风中的野火,迅速传遍了整个青石村。

"老杜头自己都勉强糊口,再添一张嘴,怎么养活?"村东头的王婶摇着头说,

但还是送来了一小袋小米,"给孩子熬点米汤吧,奶粉那金贵东西,咱们可买不起。

""准是外面打工的野丫头生的,扔给你这老头子,不是自找麻烦吗?

"村里有名的长舌妇李嫂说着风凉话,却也拿来了几件她孙子穿旧的小衣服,

"好歹能遮遮寒。"杜老汉只是笑笑,一一谢过。他用积攒了半辈子的钱,

托人去镇上买来最便宜的奶粉,又向村里刚生过孩子的妇女请教喂养方法。第一天晚上,

他手忙脚乱地冲泡奶粉,试了三次温度才敢喂给小舟。看着小舟贪婪地吮吸着奶瓶,

杜老汉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为了多挣点钱,杜老汉夜以继日地编竹筐。煤油灯下,

他佝偻着腰,粗糙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竹篾之间。常常是编着编着就睡着了,

醒来手里还攥着未完成的活计。邻居劝他别这么拼命,他只是说:"多了张嘴,得多干点。

"有时小舟在夜里哭闹,杜老汉就把他背在背上,一边轻轻摇晃,一边继续编竹筐。

久而久之,小舟似乎习惯了竹篾摩擦的沙沙声,在那声音中睡得格外香甜。小舟的到来,

让杜老汉的生活有了新的意义。每天清晨,他抱着小舟在村里散步,

教他认路边的野花野草;夜晚,他哼着不成调的摇篮曲,哄小舟入睡。虽然生活更加艰辛,

但杜老汉的心里却前所未有地充实。每当小舟对着他露出无齿的笑容,

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然而好景不长,小舟三个月大时,杜老汉的积蓄所剩无几。

偏偏这时,小舟又生了病,整夜哭闹不止。杜老汉抱着发烫的小舟,在屋里来回踱步,

心如刀绞。第二天一早,他咬咬牙,把家里唯一值钱的老怀表当了,才换来几包药。

看着小舟服下药后安稳睡去,杜老汉蹲在门口,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沉重。

3 生死考验小舟三岁那年冬天,青石村遭遇了罕见的寒流。刺骨的北风呼啸着穿过山坳,

茅草屋的屋顶被吹得哗哗作响。小舟发了高烧,小脸烧得通红,哭声微弱。

杜老汉用土法子给他降温——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敷额头,熬制退烧的草药,却毫无效果。

小舟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小小的胸膛剧烈起伏着。"得赶紧送医院!

"杜老汉用棉被将小舟裹得严严实实,冲出家门。

镇上的医生看了直摇头:"赶紧送县医院吧,这孩子快不行了,是急性肺炎。

"杜老汉的心沉到了谷底。县医院在二十里外,这个天气,这个时间,根本没有车。

他看着怀里气息奄奄的小舟,一咬牙,背起孩子就往县城走。雪花开始飘落,

山路很快变得泥泞难行。杜老汉的腰伤发作,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他拄着树枝当拐杖,

一步一步艰难前行。小舟在他背上微弱地哭泣,那声音像针一样扎在老汉心上。"小舟,

坚持住,爷爷带你去看病。"杜老汉气喘吁吁地说,不知道是在安慰孩子,

还是在给自己打气。山路崎岖,有几次他差点滑倒,都及时稳住了身子。他知道,

自己不能倒下,否则祖孙二人都将葬身在这荒山野岭。二十里山路,他走了整整四个小时。

到达县医院时,天已经黑了,杜老汉浑身湿透,冻得嘴唇发紫。医生诊断后说需要立即住院,

医药费要两千块。杜老汉掏遍全身,也只有皱巴巴的几十元钱。他跪在医院的走廊里,

对着来来往往的人磕头:"救救我孙子,我做牛做马报答你们!

"额头磕在冰冷的水磨石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被这一幕感动,

垫付了医药费。杜老汉磕头道谢,额头都磕出了血。那一晚,小舟脱离危险后,

杜老汉握着孩子滚烫的小手,老泪纵横:"小舟啊,爷爷就是拼了这条老命,

也要把你养大成人。"在医院的那几天,杜老汉寸步不离地守在小舟病床前。

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饿了就啃几口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同病房的人看不下去,

时常分些饭菜给他,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只接受了一个老太太给小舟买的一袋苹果,

因为小舟醒来后,看着邻床孩子在吃苹果,眼睛里写满了渴望。

4 相依为命小舟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懂事。五岁时,他已经能帮爷爷捶背、递竹篾。

杜老汉编竹筐时,他就安静地坐在旁边,把削好的竹篾一根根递给爷爷。

有时杜老汉腰疼得直不起腰,小舟就用小手一下下地给他捶打,虽然力气小,却格外认真。

"爷爷,等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最好的膏药。"小舟一边捶一边说。

杜老汉笑眯眯地摸着他的头:"有你在身边,爷爷就不疼了。"其实腰间的刺痛从未停止过,

但看着孙子关切的眼神,他觉得一切疼痛都是值得的。七岁时,小舟学会了生火做饭。

第一次煮粥,他把锅底烧穿了,粥糊得不能吃。小舟吓得直哭,

杜老汉却笑呵呵地吃着糊粥:"不糊不香,爷爷就爱这一口。"其实,那粥苦得难以下咽,

但看着孙子愧疚的眼神,杜老汉吃得很香甜。那天晚上,他偷偷把剩下的糊粥倒掉了,

重新煮了一锅野菜汤充饥。十岁时,小舟包揽了所有家务。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生火做饭,

然后走三里山路去上学。放学后,他飞快地跑回家,不是忙着写作业,而是先帮爷爷编竹筐。

煤油灯下,一老一少相对而坐,竹篾在指尖飞舞,成了小舟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有时杜老汉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看着小舟专注的侧脸,恍惚间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亲孙子,

是上天赐予他晚年最好的礼物。"爷爷,我以后要当医生,治好你的腰疼。

"小舟常常一边给杜老汉捶腰一边说。杜老汉总是笑眯眯地回应:"只要你好好读书,

爷爷这腰就不疼了。"小舟确实争气,从小学到初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老师们都说,

杜小舟是块读书的料,将来肯定有出息。杜老汉听了,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

编竹筐时都哼着小曲。每逢家长会,他都会换上最干净的衣服,早早地赶到学校。

虽然他不识字,但老师说的每一句表扬小舟的话,他都牢牢记住,回家后能反复回味好几天。

5 隐忍的牺牲初中毕业那年,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来了,但小舟却偷偷藏了起来。他知道,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街溜子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