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情小说连载
《穿越之逆天太子妃》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忧郁袁紫衣”的创作能可以将沈砚辞林晓等人描绘的如此鲜以下是《穿越之逆天太子妃》内容介绍:第一章:穿越古代“啊!”林晓一阵头痛欲只觉得耳边嗡嗡作等她好不容易缓过神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地周围是古旧的木质家还有那粗糙的土怎么看都不像是自己在现代的温馨小“我这是……穿越了?”林晓瞪大了眼心中又惊又惊的是自己莫名其妙到了这么个地喜的是作为一个资深穿越小说她终于也有了穿越的机说不定能像小说里的主角一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林晓从床上坐起开...
第一章:穿越古代“啊!”林晓一阵头痛欲裂,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
等她好不容易缓过神来,却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是古旧的木质家具,
还有那粗糙的土墙,怎么看都不像是自己在现代的温馨小窝。“我这是……穿越了?
”林晓瞪大了眼睛,心中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莫名其妙到了这么个地方,
喜的是作为一个资深穿越小说迷,她终于也有了穿越的机会,说不定能像小说里的主角一样,
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呢。林晓从床上坐起来,开始打量起这个房间。房间不大,
角落里放着一个破旧的衣柜,床边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个缺了口的瓷碗和一双筷子。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布料粗糙得很,摸起来刺刺的。
“这原主的生活看起来不怎么样啊。”林晓嘟囔着,努力在脑海中寻找原主的记忆。这一找,
她才发现原主是个可怜的小孤女,被卖到了一个小村子里的农户家当童养媳,
每天都要干很多农活,还经常被婆婆打骂。“我林晓可不会像原主那么窝囊。
”林晓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她可是现代的五星级大厨,有着一手好厨艺,就算到了古代,
也能凭借自己的厨艺闯出一片天。正想着,房门突然被猛地推开,
一个凶巴巴的妇人走了进来,看到林晓坐在床上,立刻骂道:“你个小懒虫,还不起床干活,
是不是想偷懒啊?”林晓看着这个妇人,知道她就是原主的婆婆刘氏,
于是不卑不亢地说:“婆婆,我这就起床,不过我有点不舒服,能不能让我歇一会儿再干活?
”刘氏一听,眼睛一瞪:“不舒服?你少给我装病,赶紧去把猪喂了,然后把院子打扫干净,
要是敢偷懒,看我怎么收拾你!”说完,她就转身走了出去,还不忘重重地摔上了门。
林晓无奈地叹了口气,看来想马上过上好日子是不可能了,得一步一步来。她起身穿好鞋子,
走出了房间。院子里,几只鸡正在悠闲地啄着地上的谷子,旁边的猪圈里,
几头肥猪正哼哼着。林晓先去喂了猪,然后拿起扫帚开始打扫院子。她一边打扫,
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这个村子看起来不大,房屋稀稀拉拉的,远处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
能看到一些村民正在田间劳作。“嘿,小丫头,你怎么在这儿啊?”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
林晓转头一看,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姑娘,扎着两个羊角辫,脸蛋红扑扑的,
看起来很可爱。“我……我在打扫院子呢。”林晓笑着说。小姑娘走过来,
好奇地看着林晓:“你是新来的吧?我叫小花,就住在隔壁。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林晓。小花,你好呀。”林晓很高兴能认识一个新朋友。小花拉着林晓的手,
说:“林晓,你以后有什么事就找我,我看你婆婆挺凶的,你要是被欺负了,就告诉我,
我帮你。”林晓感动地说:“谢谢你,小花,你真好。”两人正说着话,
刘氏的声音又响了起来:“林晓,你是不是不想吃饭了?扫个地还磨磨蹭蹭的,快点!
”林晓赶紧对小花说:“我先干活了,回头再聊。”小花点点头,转身走了。
林晓加快了速度,把院子打扫干净后,又去厨房帮忙做饭。厨房里,刘氏正在切菜,
看到林晓进来,就把一把青菜扔给她:“把菜洗了,洗不干净别想吃午饭。”林晓接过青菜,
开始认真地洗起来。她一边洗,一边想着,既然要在这个家里立足,
就得想办法让婆婆对她另眼相看。她想起原主的记忆里,这个家里的饭菜都做得很简单,
味道也不怎么样,也许她可以从做饭这方面入手。洗完菜后,林晓对刘氏说:“婆婆,
我会做几个好菜,要不今天我来做饭吧,让您尝尝我的手艺。
”刘氏怀疑地看着林晓:“你会做菜?别吹牛了,就你还能做出好菜来?
”林晓笑着说:“婆婆,您就让我试试嘛,保证让您和公公吃得满意。”刘氏想了想,
反正让林晓做饭也能省自己的事,就说:“那行,你做吧,要是做得不好吃,
看我怎么收拾你。”林晓心中一喜,连忙开始动手。她先把青菜炒了,
又做了一个简单的鸡蛋汤,还把家里剩下的一点猪肉切成薄片,做了一个青椒炒肉。
不一会儿,三道菜就做好了,香味弥漫在整个厨房里。刘氏闻到香味,忍不住走过来,
看着桌上的三道菜,有点不敢相信这是林晓做出来的。她拿起筷子,尝了一口青椒炒肉,
眼睛一下子亮了:“哎呀,没想到你这小丫头还真有两下子,这菜做得还挺好吃的。
”林晓笑着说:“婆婆,好吃就好,以后我来做饭吧,保证让您和公公每天都能吃到好吃的。
”刘氏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行,算你有点本事。不过你也别得意,
要是以后做得不好吃了,我还是不会饶你的。”这时,公公李大山也从外面回来了,
一进门就闻到了香味:“哎呀,今天这是什么好日子,怎么这么香啊?
”刘氏笑着说:“是你儿媳妇做的菜,没想到她还挺会做饭的。”李大山坐下来,尝了尝菜,
也赞不绝口:“不错不错,这丫头有出息,以后咱们可有口福了。
”林晓看着公公婆婆满意的样子,心里也很高兴。她知道,这只是她在古代生活的第一步,
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有信心,凭借自己的厨艺和智慧,
一定能在这个古代世界里过上好日子。午饭过后,林晓主动收拾了碗筷,把厨房打扫干净。
刘氏对她的态度明显好了很多,还让她去休息一会儿,不用干下午的农活了。林晓回到房间,
躺在床上,心里想着接下来的计划。她觉得不能只满足于让公公婆婆满意,
还得想办法赚点钱,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条件,顺便也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做打算。“对了,
我可以做一些小吃去镇上卖啊。”林晓突然想到,古代的小镇上应该有很多人,
她做的小吃肯定会受欢迎的。说干就干,林晓从床上起来,
开始在房间里找一些可以用来做小吃的材料。她发现柜子里有一些面粉和白糖,
还有一些红枣,于是决定做一些红枣发糕。林晓把面粉倒在盆里,加入适量的水和白糖,
然后把红枣洗净去核,切成小块,放进面粉里。她用手把面粉揉成面团,放在一边发酵。
趁着面团发酵的时间,林晓又去院子里找了一些干净的树枝,把它们折断,
做成了一个简易的蒸架。然后,她把家里的一个大铁锅洗干净,装上水,放在炉灶上烧开。
等面团发酵好后,林晓把它分成小块,揉成圆形,再把红枣块放在上面,
做成了一个个漂亮的红枣发糕。她把红枣发糕放在蒸架上,放进锅里蒸了起来。不一会儿,
红枣发糕的香味就飘了出来。林晓打开锅盖,
看着一个个白白胖胖、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红枣发糕,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哇,好香啊,
这是什么呀?”小花闻到香味,又跑了过来。林晓笑着说:“这是红枣发糕,我刚做的,
你尝尝。”说着,她拿起一个红枣发糕递给小花。小花接过来,咬了一口,
眼睛一下子亮了:“哎呀,太好吃了,林晓,你怎么这么厉害啊,会做这么好吃的东西。
”林晓得意地说:“哈哈,这算什么,我还会做很多好吃的呢。”小花羡慕地说:“林晓,
你要是去镇上卖这个,肯定能卖很多钱。”林晓点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等我再多做一些,明天就去镇上试试。”两人正说着话,刘氏也走了过来,
看到锅里的红枣发糕,惊讶地说:“这也是你做的?看起来真不错啊。
”林晓笑着说:“婆婆,您也尝尝,这是我新做的红枣发糕。”刘氏尝了一口,
连连点头:“好吃好吃,你这丫头真是越来越能干了。”林晓趁机说:“婆婆,
我想明天去镇上把这些红枣发糕卖了,赚点钱补贴家用,您看行不行?”刘氏想了想,
说:“行啊,反正你也不能一直待在家里干活,出去赚点钱也好。不过你要早点回来,
别在外面瞎逛。”林晓高兴地说:“谢谢婆婆,我肯定会早点回来的。”就这样,
林晓为自己的古代赚钱计划迈出了第一步,她不知道明天在镇上会遇到什么,
但她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第二章:镇上风波天还没亮,
林晓就爬起来蒸发糕。借着灶膛里跳动的火光,她把昨晚发好的面团揉得越发劲道,
又额外加了把葡萄干进去——这是她翻箱倒柜找到的稀罕物,原主被卖来时藏在衣襟里的,
大概是亲娘给的念想。“吱呀”一声,刘氏披着衣裳进了厨房,手里还拎着个旧竹篮。
“装这里头吧,看着齐整些。”她把篮子往案上一放,瞥见面团里的葡萄干,
眉头动了动却没说啥,转身往灶里添了把柴,“我跟你公公说好了,
让他赶早送你到镇上路口,别耽误了时辰。”林晓心里一暖。这婆子虽说嘴硬,
倒也不是全然刻薄。她手脚麻利地将蒸好的发糕码进竹篮,盖上块干净的粗布,
蒸腾的热气混着甜香,在晨雾里晕开一团暖融融的白雾。到了镇上,天才蒙蒙亮。
青石板路湿漉漉的,两旁铺子刚卸下门板,早点摊的油条香气已经飘了过来。
林晓找了个街角的空位,刚把竹篮摆好,就有个挑着菜担的老汉凑过来:“姑娘,
这白乎乎的是啥?”“红枣葡萄干发糕,您尝尝?”林晓递过去一小块。老汉咬了口,
眼睛顿时瞪得溜圆:“乖乖,这味儿!甜丝丝还带点酸,比西街王婆子的米糕强多了!
给我来两个!”开张生意做成,林晓信心更足。她清亮的嗓音吆喝起来:“热乎乎的发糕哟,
红枣甜、葡萄干香,一文钱一个,两文钱三个嘞!”不过半个时辰,竹篮就见了底。
林晓正美滋滋地数着铜板,忽听身后传来个尖细的声音:“哪来的野丫头,敢在这儿抢生意?
”回头一瞧,一个穿着绸缎袄子的胖妇人正叉着腰瞪她,身后跟着个小厮,
手里也提着个糕点篮子。林晓认出这是老汉说的王婆子,西街那家米糕铺的老板。“大婶,
买卖各凭本事,怎说是抢生意?”林晓把铜板揣进怀里,不卑不亢地回道。
王婆子被噎了一下,见她是个年轻姑娘,更横了:“这街角是我家铺子的地界!
谁准你在这儿摆摊的?给我挪走!”说着就伸手去掀竹篮。林晓早有防备,
侧身躲开:“街道是大伙的,您凭啥占着?再说了,您家米糕要是做得好,还怕旁人来比?
”这话正好被几个买过发糕的街坊听见,顿时有人帮腔:“就是,王婆子,
人家姑娘的发糕确实好吃!”“你家那米糕硬得能硌掉牙,还好意思说别人?
”王婆子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眼珠一转,突然冲小厮使了个眼色。那小厮悄悄绕到竹篮后,
猛地一推——空篮子“哐当”掉在地上,几根散落的发糕滚进了泥水里。“你!
”林晓又气又急,刚想理论,却见王婆子往地上一坐,拍着大腿嚎起来:“哎哟喂,
欺负人啦!小贱人抢了生意还打人哟!”这泼妇骂街的架势,顿时引来一群看热闹的人。
林晓百口莫辩,正手足无措时,人群外传来个清冷的声音:“住手。”众人纷纷回头,
只见一个穿着月白长衫的年轻公子站在那里,面如冠玉,眼神却冷得像冰。
他身后跟着的随从上前一步,厉声对王婆子道:“我家公子亲眼看见是你家小厮动手,
再敢撒野,送你去见官!”王婆子抬头一看,吓得脸色煞白,
连滚带爬地拉着小厮跑了——谁不知道这是镇上最大药铺“回春堂”的少东家沈砚辞?
听说他不仅医术高明,后台更是硬得很。林晓又惊又疑,走上前福了福:“多谢公子解围,
小女子林晓,敢问公子高姓大名?”沈砚辞没看她,目光落在泥水里的发糕上,
淡淡道:“无妨。你的发糕,用料实在,手艺不错。”说罢,从袖中摸出个银角子递给随从,
“全买了。”随从接过银角子,递给林晓:“我家公子说,这些不够,明日此时,
再送三十个到回春堂后院。”林晓捏着沉甸甸的银角子,看着沈砚辞远去的背影,
心里打了个突。这公子看着冷淡,却帮了她大忙,还定下了明日的生意……难道,
这就是传说中的贵人?正愣神间,刚才那买发糕的老汉凑过来,
拍着她的肩笑道:“丫头好福气!沈公子可是出了名的冷面心热,你这发糕啊,要火了!
”林晓低头看着手里的银角子,又看了看空竹篮,突然握紧了拳头。王婆子的刁难算什么?
有了回春堂这门生意,她的路,能走得更宽了!第三章:药香与甜香回到家时,
日头刚过晌午。林晓推开院门,就见刘氏正坐在门槛上搓麻绳,见她回来,
眼睛一亮又赶紧板起脸:“卖完了?赚了多少?”林晓把沉甸甸的钱袋往桌上一倒,
铜板叮叮当当地滚出来,还躺着个闪着光的银角子。
刘氏惊得手里的麻线都掉了:“这……这银角子哪来的?你莫不是做了啥见不得人的事?
”“娘您想啥呢!”林晓笑着把镇上的事说了一遍,特意提了沈砚辞定下三十个发糕的事,
“那可是回春堂的少东家,咱们这发糕啊,以后说不定能成镇上的招牌呢!
”刘氏捏着银角子翻来覆去地看,
嘴唇哆嗦着:“回春堂……那可是能跟县太爷说上话的主儿!晓丫头,
你可得把这生意做稳妥了!”她突然起身往灶房跑,“我去给你杀鸡!补补身子,
明日好有精神做发糕!”林晓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心里暖烘烘的。
这大概就是被家人惦记的滋味吧。第二天一早,林晓做的发糕比往日更精致了。
她特意用细筛过了面粉,红枣切成均匀的小丁,葡萄干泡得发胀,
还在每个发糕顶上点了颗嫣红的枸杞。竹篮里铺着新买的素色棉巾,
整整齐齐码着三十个白白胖胖的发糕,看着就喜人。到了回春堂后门,早有个药童在等着。
那药童领着她穿过青石铺就的天井,院里种着许多叫不上名的草药,
空气中弥漫着清苦的药香,竟和发糕的甜香奇妙地融在了一起。“沈公子在药房等着呢。
”药童指了指最里头的屋子。林晓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低低的说话声。她正想敲门,
门“吱呀”一声开了,沈砚辞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本泛黄的医书。
他今日换了件石青色的袍子,袖口沾着点墨痕,倒比昨日多了几分书卷气。“放下吧。
”他指了指旁边的花架。林晓把竹篮搁在架子上,刚要道谢,就见沈砚辞拿起一个发糕,
竟直接咬了一口。他吃东西的样子很斯文,细嚼慢咽的,眉峰却微微动了动。
“比昨日的更松软。”他淡淡道,“加了什么?”“用温水化了点酵母,还筛了面粉。
”林晓老实回答,见他似乎有兴趣,又多嘴了一句,“其实做糕点和熬药有点像,
火候、用料都得讲究,差一点味道就变了。”沈砚辞抬眼看她,
眸子里像是落了点星光:“你倒懂些道理。”他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个小纸包,
“这是新采的蜂蜜,下次做发糕时加些试试。”林晓接过纸包,指尖触到他的手,冰凉凉的,
像刚摸过冰块。她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低下头:“多谢公子。那……明日还要吗?
”“每日三十个,辰时送到。”沈砚辞说完,又转身进了药房,留下个清瘦的背影。
接下来的日子,林晓每天都往回春堂送发糕。有时能遇到沈砚辞,他大多在看书或制药,
偶尔会问她几句做糕点的法子;有时遇不到,就把发糕交给药童,领了钱就走。
这天送完发糕,林晓刚走到后门,就听见隔壁巷子传来争吵声。她探头一瞧,
只见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正抱着个孩子哭,旁边围着几个看热闹的,说是孩子发了三天高烧,
回春堂的药太贵,实在买不起。“这病耽误不得啊,再拖下去……”有人叹气。
林晓心里一动,想起自己穿越前学过的急救知识。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大哥,
我能看看孩子吗?”汉子抬头看她是个年轻姑娘,本想拒绝,可看孩子烧得嘴唇都干裂了,
只能点了点头。林晓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滚烫得吓人,再看孩子的舌苔,又红又干。
“这是风寒入体引起的高热。”她想起原主记忆里村里老人说的土法子,
“您家有生姜和红糖吗?煮成姜糖水,再用酒精……哦不,用烧酒擦孩子的手心脚心,
或许能退烧。”“真……真的有用?”汉子半信半疑。“试试总比等着强。
”林晓把刚领到的工钱塞给他,“快去买些生姜红糖,要是还不行,就去回春堂求求情,
说我……说我可以用发糕抵药钱。”汉子千恩万谢地抱着孩子跑了。林晓刚要离开,
却见沈砚辞站在后门台阶上,不知看了多久。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深不见底。
“多管闲事。”他丢下四个字,转身就走。林晓愣在原地,心里有点委屈。她明明是好意,
怎么就成多管闲事了?可转念一想,他大概是觉得自己一个小姑娘家瞎胡闹吧。
谁知第二天送发糕时,药童偷偷告诉她:“林姑娘,昨日那孩子后来还是来抓药了,
沈公子没收钱,还亲自给孩子扎了针,今早就退烧了。”林晓心里猛地一暖。
原来他嘴上说着嫌她多管闲事,暗地里却帮了忙。这个冷面公子,心肠倒是比谁都热。
第四章:秘方风波自那日后,林晓与沈砚辞之间的氛围悄然变了。她照旧每日辰时送发糕,
他不再总待在药房,有时会坐在天井的石桌旁翻医书。见她进来,
便会抬眸道一句“放下吧”,偶尔还会多问半句:“今日加了什么?”林晓也渐渐放开了些。
这天她在发糕里掺了点南瓜泥,便主动回话:“后院种的南瓜熟了,加进去能添点清甜,
还不伤脾胃。”沈砚辞拿起一个,指尖掐开点皮,看着里面细密的气孔,
忽然道:“你这发糕的方子,卖吗?”林晓一愣:“卖方子?”“嗯。”他放下发糕,
“回春堂想添些辅业,卖些养生糕点。你这方子用料干净,口感也好,开价吧。
”林晓心里打起了算盘。卖方子能得一笔钱,足够给家里翻修房子,甚至能盘个小铺子。
可这方子是她立足的根本,若是被回春堂拿去,自己以后还怎么凭手艺出头?“公子,
”她斟酌着开口,“方子是我娘传下来的念想,不能卖。但我可以给回春堂专供糕点,
您要什么口味,我都能做出来,价钱比卖方子划算得多。”沈砚辞抬眸看她,
目光里带着点探究:“你想自己开铺子?”“是。”林晓坦诚道,
“我想在镇上开个小糕点铺,凭手艺吃饭。”他沉默片刻,忽然笑了。那笑意很淡,
却像春风拂过冰封的湖面,漾开些微暖意:“有骨气。罢了,不买你的方子。但这专供的事,
可以谈。”正说着,药童匆匆跑进来:“公子,西街的王婆子又来了,
说要给您送她新做的桂花糕。”林晓心里“咯噔”一下,这王婆子怎么缠上沈砚辞了?
沈砚辞皱眉:“不见。”“可她说……”药童面露难色,“她说她知道林姑娘发糕的秘方,
愿意献给公子。”林晓又气又急,那王婆子分明是想故技重施,编瞎话讨好沈砚辞!
她刚要辩解,沈砚辞已起身:“让她进来。”王婆子拎着个锦盒,满脸堆笑地走进来,
看见林晓,眼里闪过一丝得意,转头对沈砚辞道:“沈公子,您瞧,这是我新做的桂花糕。
要说这做糕点的门道,我可比某些野丫头懂多了!
”她故意提高声音:“就说那林丫头的发糕吧,看着新奇,其实里头加了麸皮灰!
我亲眼见她偷偷往面粉里掺呢!”这话一出,林晓气得浑身发抖:“你胡说!
我什么时候加过那些东西?”“我没胡说!”王婆子拍着胸脯,“前几日我路过她家后门,
亲眼看见她在墙角偷偷摸摸地筛灰,不是麸皮灰是什么?”沈砚辞没看两人争执,
反而拿起桌上一个林晓刚送来的发糕,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细细嚼了嚼。“王婆子,
”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无波,“你可知麸皮灰性燥,入喉会有涩感?
”王婆子一愣:“我……”“她的发糕用的是糙米浆发酵,”沈砚辞放下发糕,
目光锐利如刀,“气孔细密却不松散,带着米香,是实打实的功夫。
你连糙米浆和麸皮灰都分不清,也敢说懂糕点?”他顿了顿,看向药童:“把她赶出去。
以后再敢来闹事,直接报官。”王婆子吓得腿一软,被药童连推带搡地赶了出去,
嘴里还嘟囔着“不可能……她怎么会用糙米浆……”林晓又惊又喜,
没想到沈砚辞竟能尝出发糕里的门道。她感激地福了福:“多谢公子明辨。
”“我只是不想回春堂的门被蠢货玷污。”他转过身,语气又恢复了平日的冷淡,
“明日做些茯苓糕来,加些山药粉。”“哎!”林晓应着,心里却甜滋滋的。
她看着沈砚辞走进药房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个冷面公子,或许也没那么难相处。
第五章:茯苓糕里的心思翌日天未亮,林晓就忙着捣茯苓粉。
青石臼里的茯苓块被碾成细细的粉末,混着山药粉散出淡淡的药香,
她鼻尖萦绕着这股清苦又温润的气息,忽然想起沈砚辞那双总带着凉意的手。
“要不要加些桂圆?”刘氏探进头来,手里捧着个纸包,“前几日你张婶送的,说是补气血。
”林晓眼睛一亮:“娘,您这主意好!”桂圆的甜能中和药味,又贴合养生的路子,
正合沈砚辞的要求。送到回春堂时,沈砚辞正在给一株盆栽换土。那盆栽叶片枯黄,
根须却倔强地扒着盆底,他用小银锄轻轻剥离旧土,动作竟比研药时柔和几分。“公子,
茯苓糕做好了。”林晓把竹篮递过去,忍不住多嘴,“这花……是不是水浇多了?
”沈砚辞手一顿,抬眸看她:“你懂花草?”“略懂些。”林晓指着盆栽底部,
“您看这盆底没透水孔,根都泡烂了。换个陶盆试试?”他盯着盆栽看了半晌,
忽然道:“药童,去取个素陶盆来。”等药童换好盆,沈砚辞拿起一块茯苓糕,
咬了口便怔住了。山药的绵、茯苓的清、桂圆的甜在舌尖化开,竟比他预想的更适口。
“桂圆是你加的?”“嗯,想着能让公子吃得舒坦些。”林晓挠挠头,“您平日看诊辛苦,
补补也好。”他没说话,只是把剩下的茯苓糕都装进了食盒,
连药童想尝一口都被他用眼神制止了。傍晚收摊时,小花气喘吁吁地跑来:“晓姐,
王婆子在街口骂你呢,说你用妖术勾搭上沈公子!”林晓攥紧手里的钱袋,
眼底闪过一丝冷意。这王婆子真是阴魂不散。
第六章:街头对峙王婆子叉着腰站在街口老槐树下,
唾沫横飞地编排着:“那小狐狸精不知给沈公子灌了什么迷魂汤,竟让回春堂专买她的糕!
我亲眼见她大摇大摆进了后院,指不定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围观的人里有几个是王婆子的老主顾,跟着起哄:“怪不得回春堂不进咱们的货了,
原来是被这小蹄子抢了生意!”林晓拨开人群站到她面前,
手里还提着刚买的红糖:“王大婶,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我与沈公子只是买卖往来,
你若再胡吣,我便去县衙告你诽谤!”“告我?”王婆子冷笑,“你有证据吗?”“我有!
”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小花抱着个瓦罐挤进来,“这是我偷偷录下的!
你说要往晓姐的糕里撒巴豆,还说要去沈公子面前造谣!”瓦罐里传出王婆子尖细的声音,
围观的人顿时变了脸色。王婆子慌了神,伸手就要抢瓦罐,却被突然赶来的药童拦住。
“我家公子说了,请王大婶去回春堂坐坐。”药童面无表情,“顺便说说,
您前日往我们后院扔死老鼠的事。”王婆子双腿一软,瘫在地上。林晓看着她灰败的脸色,
忽然觉得索然无味——真正的对手,从不是这种只会耍阴招的人。
第七章:突如其来的订单沈砚辞竟要林晓做百份寿糕,说是给县太爷的母亲贺寿。
“县太爷家的寿宴,点心都是从府城订的。”刘氏急得直搓手,“咱们这小打小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