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鱼的味道和口感

红烧鱼的味道和口感

作者: 墨语书房

悬疑惊悚连载

小说《红烧鱼的味道和口感》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是“墨语书房”大大的倾心之小说以主人公密码纸条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精选内容:第一运的转折深夜十二街灯透过餐馆的玻璃在地板上投下长条状的光桌椅整齐排桌面残留着食物碎屑和油空气中弥漫着饭菜冷却后的混合气我拿起抹弯腰擦拭着最后一张桌指尖触到冰凉的桌传来细微的粗糙餐馆大门没虚掩着留了一条风从缝隙钻进带动门帘轻轻晃发出沙沙的声我直起看向角那道熟悉的身影果然又坐在那他穿着深色中山领口和袖口沾着不易察觉的...

2025-11-07 22:58:32

第一章 命运的转折深夜十二点,街灯透过餐馆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长条状的光影。

桌椅整齐排列,桌面残留着食物碎屑和油渍,空气中弥漫着饭菜冷却后的混合气味。

我拿起抹布,弯腰擦拭着最后一张桌子,指尖触到冰凉的桌面,传来细微的粗糙感。

餐馆大门没锁,虚掩着留了一条缝。风从缝隙钻进来,带动门帘轻轻晃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我直起身,看向角落,那道熟悉的身影果然又坐在那里。他穿着深色中山装,

领口和袖口沾着不易察觉的灰尘,头发花白,梳得整齐,侧脸线条僵硬,下颌紧抿。

红烧鱼,老规矩。李叔的声音低沉而冰冷,没有任何起伏,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我点点头,没说话,转身走向厨房。厨房的灯是白炽灯,光线刺眼,不锈钢厨具反射着冷光。

水槽里还堆着没洗的碗碟,水流声滴答作响。我从冰箱里拿出冻着的鱼,解冻后的鱼肉柔软,

带着淡淡的腥味。这几天整理母亲遗物时,我在她的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纸条。

纸条边缘磨损严重,上面用蓝黑墨水写着 “李叔” 两个字,字迹模糊,像是被水浸过。

母亲去世三个月,生前一直经营这家餐馆,从未跟我提起过叫李叔的人。更诡异的是,

李叔这半个月来每晚都来,只点红烧鱼。他吃饭时从不说话,速度极快,吃完就走,

每次都会在桌角留下一枚锈迹斑斑的硬币。硬币直径约两厘米,正面是模糊的国徽图案,

背面刻着一个陌生的符号 —— 像是缠绕的藤蔓,又像是扭曲的数字。

我把硬币放在口袋里,指尖能摸到锈迹的粗糙触感。昨天下午,陈阿婆来餐馆借酱油。

她是母亲的老邻居,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平时总爱唠叨。我趁机问她认不认识李叔,

她原本带笑的脸瞬间僵住,眼神躲闪,嘴唇翕动了几下,支吾着说:不…… 不认识。

她的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指节发白。我追问了几句,她突然提高声音,说:别招惹他!

不该问的别问!说完,拿着酱油瓶匆匆离开,脚步踉跄,像是在躲避什么。红烧鱼做好了,

色泽红亮,汤汁浓稠,热气袅袅升起。我端着盘子走出厨房,

李叔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姿势坐着,头微微低着,看不清表情。我把盘子放在他面前,

瓷器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鱼肉,慢慢咀嚼。我站在旁边,

想再说些什么,却不知如何开口。餐馆里只有他咀嚼的声音,

以及窗外偶尔驶过的汽车鸣笛声。就在我转身准备去收拾厨房时,

李叔突然开口:你母亲是不是提过什么不该提的事?我浑身一震,脚步顿住,

后背瞬间泛起凉意。灯光下,他的眼睛看向我,瞳孔深邃,没有任何光亮。

我攥紧口袋里的硬币,锈迹似乎嵌进了皮肤。他没再说话,继续吃着鱼。我站在原地,

耳边只剩下自己的心跳声,突然意识到,这枚硬币上的符号,或许和母亲纸条上的名字一样,

藏着我不敢触碰的秘密。而李叔的这句话,像是一把钥匙,

即将打开某个尘封已久的潘多拉魔盒。第二章 隐藏的秘密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

淡蓝色的光线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房间。我坐在客厅的地板上,

周围堆满了母亲遗留的旧物 —— 衣物、书籍、零碎的生活用品,

散发着淡淡的樟脑丸气味。母亲的房间收拾得很整齐,衣柜深处有一个木制橱柜,

锁已经生锈。我找了一把螺丝刀,费力地撬开柜门,里面堆着几本厚厚的账本,

封面是深棕色的硬壳,上面落满了灰尘。我拿起最下面的一本,书页泛黄发脆,边缘卷曲,

指尖一碰就有纸屑脱落。账本里的字迹是母亲的,工整清秀。

前面几页记录着餐馆的日常收支,食材采购、营业额、水电费,一目了然。但翻到中间部分,

内容变得奇怪起来。

采购清单上出现了 “血鲤”“黑鳞草”“腐叶土” 等从未听过的东西,价格标注得很高,

付款方式都是现金。最后一页写着一笔五万元的支出,备注栏里只有三个字:“特殊用途”。

我翻看着这些记录,日期集中在二十年前,正是母亲刚开餐馆的时候。

红烧鱼是餐馆的招牌菜,母亲做鱼的食材一直是普通的鲤鱼,这些奇怪的食材和红烧鱼之间,

到底有什么联系?我把账本放在腿上,目光落在 “血鲤” 两个字上,

突然想起李叔留下的硬币,背面的符号似乎和账本上的字迹有某种相似的笔触。上午十点,

敲门声突然响起,节奏急促。我起身开门,门口站着张警官。他穿着藏蓝色警服,

肩章上的警徽反光,脸上带着严肃的神情,眉头微蹙。打扰了,有件事想问问你。

张警官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侧身让他进来,给他倒了一杯温水。

他接过杯子,放在茶几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递到我面前。照片是黑白的,

边缘有些磨损,上面是一个年轻男人的半身像。男人穿着中山装,眼神锐利,嘴角紧绷,

正是李叔!只是照片上的他头发乌黑,没有皱纹,比现在年轻了许多。你认识这个人吗?

张警官问道,目光紧紧盯着我。我点点头,指尖有些发凉:他叫李叔,

最近每晚都会来餐馆吃红烧鱼。张警官叹了口气,说:这个人真名叫李建国,

二十年前涉及一起重大命案,受害者是本地的一个商人。当时证据不足,

他被释放后就销声匿迹了,没想到会出现在这里。他顿了顿,语气加重,

你最近离他远一点,不要轻举妄动,有任何情况立刻联系我。我接过照片,

照片的纸质粗糙,背面没有任何文字。李建国这个名字,在母亲的账本里从未出现过,

但那些奇怪的采购记录,会不会和二十年前的命案有关?送走张警官,我回到餐馆。

中午的生意很清淡,只有几桌客人。我坐在收银台后,反复看着那张照片,心里乱糟糟的。

下午五点,我从抽屉里拿出手机,调成静音模式。晚上七点,李叔准时走进餐馆,

还是坐在那个角落。红烧鱼,老规矩。他的声音和往常一样冰冷。我走进厨房,

做好鱼端出去。他拿起筷子开始吃,依旧不说话。我站在收银台后,假装整理账目,

手指悄悄滑动手机屏幕,对准他的侧脸按下快门。闪光灯被我提前关掉,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照片拍得很清晰,他的侧脸轮廓分明,眼角的皱纹很深,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我把照片保存好,发给了张警官,附带消息:“他今晚还在餐馆,需要我跟踪他吗?”很快,

张警官回复:“不要跟踪,注意自身安全,我会派人过来。”李叔吃完鱼,

留下一枚锈迹斑斑的硬币,起身离开。他的脚步很稳,没有回头。我捡起硬币,

和之前的几枚放在一起,背面的符号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诡异。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不是张警官的消息,而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不该查的别查,小心引火烧身。

”我看着短信,后背泛起凉意。发送短信的人是谁?是李叔,还是另有其人?

我抬头看向餐馆门口,街灯已经亮起,夜色渐浓,仿佛有一双眼睛,正在黑暗中紧紧盯着我。

第三章 危险升级第二天一早,我收到了张警官的回复,他说已经安排人手暗中监视李叔,

但暂时没有发现异常。我把手机揣进兜里,走进餐馆准备开门营业。推开餐馆大门,

眼前的景象让我愣住了。门口的玻璃门上,用红色喷漆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识相点,

赶紧关门!” 油漆还没干透,顺着玻璃往下流淌,留下暗红色的痕迹,像是血迹。

我皱起眉头,掏出手机拍照留证,然后找来抹布和清洁剂,费力地擦拭着玻璃。

红色油漆很难清理,擦了半天还是留下淡淡的印记。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指指点点,

没有人上前帮忙。上午十点,餐馆里依旧空荡荡的。平时这个时候,

总会有几个老顾客来吃早餐,但今天一个人都没有。我给常来的王大爷打了个电话,

他支支吾吾地说:“最近听人说你餐馆里有不干净的东西,我家里人不让我去了。

” 说完就匆匆挂了电话。我放下手机,心里清楚,这肯定是有人故意散播谣言,

想让餐馆倒闭。是李叔干的吗?还是那个发匿名短信的人?中午十二点,

一个快递员送来一个包裹,没有寄件人信息。我拆开包裹,里面是一封白色信封,

信封上没有任何字迹。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打印纸,上面写着:“你母亲当年多管闲事,

现在轮到你了。立刻停止调查,否则下次就不是恐吓这么简单了。” 纸张的边缘很粗糙,

像是用手撕下来的。我把信攥在手里,纸张的质感坚硬,边缘划破了我的指尖,

渗出细小的血珠。母亲当年到底管了什么闲事?和李叔有关,还是和二十年前的命案有关?

下午,我去附近的网吧,想查查李建国的相关信息。打开电脑,

输入 “李建国 命案 二十年前”,搜索结果寥寥无几,只有几条模糊的新闻,

说当年的商人命案因证据不足未破,嫌疑人已失踪。我试图查找更多细节,

却发现所有相关网页都无法打开,显示 “页面不存在” 或 “无法访问”。

网吧老板是个中年男人,坐在柜台后抽烟。他看到我反复刷新页面,走过来说:“小伙子,

别查了,有些东西是被屏蔽的,查不到的。” 他的眼神带着一丝警告,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我关掉电脑,心里越发不安。是谁在背后删除这些信息?他们不想让我知道什么?

回到餐馆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打开灯,准备收拾一下关门。突然,

听到门外传来 “咔哒咔哒” 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撬锁。我屏住呼吸,悄悄走到门边,

透过猫眼看着外面。门外站着两个蒙面人,穿着黑色衣服,戴着黑色口罩,只露出眼睛。

他们手里拿着工具,正在用力撬餐馆的门锁,金属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格外刺耳。

我心脏狂跳,立刻掏出手机,拨通了张警官的电话。电话接通后,我压低声音说:“张警官,

有人在撬我餐馆的锁,两个蒙面人!”“你别出声,待在安全的地方,我马上派人过去!

” 张警官的声音很急促。挂了电话,我躲到收银台后面,透过缝隙看着门口。

蒙面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撬锁的动作加快了。就在门锁即将被撬开的瞬间,

远处传来警笛声,越来越近。蒙面人听到警笛声,立刻停下动作,转身就跑,

消失在黑暗的小巷里。我松了口气,浑身已经被冷汗浸湿。几分钟后,

张警官带着几个警察赶到。他们检查了门锁,做了笔录,

告诉我市区最近发生了几起撬门盗窃案,可能是同一伙人,但我心里清楚,

这绝对不是普通的盗窃,他们的目标是我。警察离开后,我坐在餐馆里,看着被撬坏的门锁,

心里一片冰凉。桌上还放着那封恐吓信,红色的油漆印记在灯光下格外刺眼。

我起身走到角落,李叔常坐的那个位置,桌角空荡荡的,没有硬币,也没有人。突然,

我注意到桌底下有一张纸条,被灰尘覆盖着。我弯腰捡起纸条,

上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字:“他们已经盯上你了,下一次,不会这么幸运。

”纸条上的字迹潦草,像是匆忙写下的。我攥着纸条,手心冒汗。夜色渐深,

餐馆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昏暗,仿佛黑暗中,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下一次,

他们会用什么手段?第四章 真相初现为了安全,张警官让我暂时关闭餐馆,

搬到警局附近的一家酒店住。但我没有听从,我知道,越是退缩,对方就越嚣张。

我换了一把新锁,加固了门窗,依旧每天开门营业,只是营业时间缩短到晚上八点前。

李叔这几天没有再来餐馆,那个陌生号码也没有再发短信。但我知道,

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我把母亲的账本和那张李叔的照片带在身上,随时翻看,

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周五晚上七点,我关了餐馆的门,

悄悄跟在张警官派来的便衣警察身后。他们告诉我,李叔今晚出现在了市区的一条老街,

似乎要去什么地方。我穿着深色衣服,戴着帽子,尽量压低身形,

跟在便衣警察后面五十米远的地方。老街的路灯很暗,光线昏黄,两边是老旧的居民楼,

窗户里透出零星的灯光。街上行人很少,偶尔有几个晚归的人,脚步匆匆。李叔走在前面,

依旧穿着那件深色中山装,脚步稳健,没有回头。他拐进一条小巷,小巷里没有路灯,

一片漆黑。我打开手机手电筒,微弱的光线照亮前方的路,小心翼翼地跟了进去。

小巷尽头是一座废弃工厂,工厂的大门破败不堪,铁门上锈迹斑斑,挂着一把生锈的大锁,

锁已经被撬开,大门虚掩着。李叔推开门走了进去,门轴发出 “吱呀” 的刺耳声响。

我躲在大门外的墙角,屏住呼吸,透过门缝往里看。工厂里一片漆黑,只有几盏应急灯亮着,

发出微弱的绿光。里面堆放着许多废弃的机器和铁桶,地面上散落着铁锈和灰尘,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机油味和腐烂的气味。我悄悄推开门,闪身进去,躲在一堆铁桶后面。

工厂的空地上,站着几个黑影,李叔就在其中。他们围成一圈,低声交谈着,声音不大,

但在寂静的工厂里格外清晰。“血鲤的货源没问题吧?” 一个粗哑的声音问道。“放心,

还是老地方拿货,不会被发现。” 李叔的声音冰冷,“二十年前的事,不能再出任何纰漏。

”“那个小子还在查,会不会查到这里来?” 另一个声音带着一丝担忧。“查到又怎么样?

他母亲当年都没能怎么样,他一个毛头小子,翻不了天。” 李叔的语气带着不屑,“不过,

还是要尽快处理掉,免得夜长梦多。”我心里一紧,血鲤果然和二十年前的事有关,

母亲当年也知道这件事。我悄悄掏出手机,想录音,却不小心碰倒了身边的一堆铁桶。

“哐当 ——” 铁桶倒地的声音在工厂里回荡,格外刺耳。“谁在那里?

” 李叔大喝一声,手电筒的光线立刻照了过来。我吓得浑身僵硬,转身就跑。

身后传来脚步声,有人在追赶我。应急灯的绿光在眼前晃动,我看不清路,只能拼命往前跑,

脚下不时踢到废弃的零件,发出清脆的声响。就在我即将跑出工厂大门时,

一辆警车突然开了过来,车灯刺眼,警笛声响起。张警官带着几个警察从车上下来,

大喊:“不许动!”追赶我的人立刻停下脚步,转身就往工厂深处跑。

李叔也趁乱钻进了工厂的后门,消失在黑暗中。张警官让人去追,然后走到我身边,

扶住我:“你没事吧?”我摇摇头,气喘吁吁,浑身是汗。

工厂里的那几个黑影被警察制服了,他们低着头,双手被反绑在身后,看不清表情。

张警官让人把嫌疑人带回警局审讯,然后对我说:“我跟你说过不要单独行动,你太冒险了。

”我从口袋里掏出母亲的账本,递给张警官:“这里面记录着血鲤、黑鳞草的采购记录,

和他们刚才说的一样。”张警官翻看了几页,眉头紧锁:“看来二十年前的命案,

和这些奇怪的食材有关。” 他顿了顿,“你母亲当年肯定知道真相,所以才会被他们盯上。

”我看着废弃工厂的大门,铁门上的锈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狰狞。李叔跑了,

但他肯定还会回来。我想起他刚才的话,母亲当年没能怎么样,到底是什么意思?母亲的死,

真的是意外吗?突然,我注意到工厂门口的地面上,有一枚锈迹斑斑的硬币,

和李叔之前留下的一模一样。我弯腰捡起硬币,背面的符号在车灯下清晰可见。这枚硬币,

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五章 信任危机从废弃工厂回来后,

我被张警官安排在酒店住下,他派人 24 小时守在酒店门口,确保我的安全。

但我心里始终不踏实,母亲的账本里还有很多疑点,李叔的逃脱也让我寝食难安。

第二天上午,我在酒店房间里翻看账本,突然发现其中一页被撕掉了一角,

上面残留着 “王” 字的一半。这个 “王” 字,会不会和什么人有关?我把账本收好,

决定不告诉张警官。我觉得,有些事情,还是自己查更靠谱。中午,张警官来看我,

带来了审讯结果。那几个被抓住的人,都是本地的小混混,只知道跟着李叔做事,

对血鲤的用途和二十年前的命案一无所知。“李建国很狡猾,反侦察能力很强,

我们暂时找不到他的踪迹。” 张警官坐在沙发上,喝了一口水,“你再好好想想,

你母亲有没有跟你说过什么特别的话,或者留下什么其他的东西?”我摇摇头:“没有,

母亲去世得很突然,没来得及留下什么。” 我隐瞒了笔记本里的纸条和账本缺页的事,

我不想让张警官知道所有线索,我怕他也和这件事有关。张警官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失望,

他站起身:“有任何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不要自己冒险。”他离开后,

我心里很矛盾。我知道不应该不信任张警官,但李叔的话和匿名短信让我不得不提高警惕。

这个案子牵扯太多,谁都有可能是敌人。下午,我偷偷离开酒店,去了陈阿婆的家。

陈阿婆住在老城区的一栋老旧居民楼里,楼道里阴暗潮湿,墙壁上布满了涂鸦。

我敲了敲陈阿婆的门,过了很久,门才缓缓打开一条缝。陈阿婆的脸色苍白,眼神躲闪,

看到是我,立刻想关门:“你怎么来了?我什么都不知道,你走吧。”“陈阿婆,

我知道你有事瞒着我。” 我挡住门,语气坚定,“李叔他们都在找我,我母亲当年的事,

你肯定知道些什么。”陈阿婆的身体微微颤抖,她叹了口气,打开门让我进去。

房间里很昏暗,窗帘拉得严严实实,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中药味。她坐在沙发上,

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沉默了很久。“我确实知道一些事。” 陈阿婆的声音沙哑,带着哭腔,

“二十年前,你母亲救过我一命,我欠她人情。李建国他们威胁我,如果我敢说出去,

就杀了我全家。”“我母亲救了你什么?” 我急切地问道。

“当年我不小心看到了他们交易血鲤,被他们抓住了。你母亲刚好路过,谎称我是她的亲戚,

把我救走了。” 陈阿婆的眼泪流了下来,“我一直想报答她,但我胆子小,

不敢惹李建国他们。你母亲去世后,我一直很愧疚。”“血鲤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 我追问。陈阿婆刚想开口,突然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她脸色一变,

立刻站起来:“你快走!他们可能来了!”我来不及多想,立刻从窗户爬了出去。

窗户下面是一条小巷,我落地后,立刻跑进了旁边的胡同。身后传来开门的声音,

我不敢回头,拼命往前跑。跑了十几分钟,我才停下来,气喘吁吁。

陈阿婆只说了一半就停了,她肯定还知道更多。我回到酒店,心里乱糟糟的。傍晚,

我收到了一条短信,是陌生号码发来的:“想知道真相,就来餐馆门口。”我犹豫了一下,

还是决定去看看。我换了一身衣服,戴上口罩,悄悄离开了酒店。餐馆门口一片漆黑,

路灯坏了,没有任何光亮。我刚走到餐馆门口,一辆黑色轿车突然开了过来,停在我面前。

车窗缓缓降下,露出一张熟悉的脸。李叔坐在车里,眼神冰冷,

嘴角勾起一抹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你果然来了。”我浑身一僵,想转身就跑,

却发现身后站着两个黑衣人,挡住了我的去路。黑色轿车的发动机还在运转,

发出低沉的声响。李叔看着我,眼神里带着一丝玩味:“你母亲当年要是识相点,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山庄凶杀案事件
  • 柳软桃花浅什么意思
  • 香软桃花
  • 重生神探追凶录短剧
  • 活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
  • 中国最后一位道士
  • 软陶花手链编织教程
  • 嘘请按规则行事听到声音别回头小说
  • 怎么做一个道士
  • 嘘别回头她在你身后
  • 活在阳光下沐浴在春风里
  • 活在阳光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