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油条缘起周屿打了个巨大的哈欠,眼泪都快飙出来了。他眯着惺忪睡眼,
把三轮车稳稳停在老位置——市中心写字楼后街的转角。
这里离那些光鲜亮丽的玻璃盒子足够近,又能巧妙地避开城管大哥的频繁关照。清晨五点半,
天刚蒙蒙亮,空气里还带着昨夜未散尽的凉意。他利索地撑开遮阳伞,摆好折叠桌和小马扎,
然后把“老周油条”的牌子挂在了最显眼的地方。做完这一切,
他才从保温桶里拿出给自己准备的那份早餐:一根金黄酥脆的油条,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
他刚咬下一口油条,还没来得及品味那酥脆,
眼角余光就瞥见一个身影径直朝着他的小摊走来。是个女人。穿着剪裁利落的米白色风衣,
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清脆而有节奏。她没看那些炸得正欢的油条,
也没看旁边咕嘟冒泡的豆浆桶,而是直接走到周屿面前,
视线落在他手里那根被咬了一口的油条上。“老板,你手上这种,还有吗?
”她的声音清凌凌的,没什么情绪,但很好听。周屿愣了一下,
下意识地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差点噎着。他指了指油锅旁边沥架上那些刚刚炸好的,
“那些都是,一样的手法。”女人摇了摇头,发丝跟着轻轻晃动。“不一样。你手里的这根,
看起来更蓬松,更……舒展。”她似乎在想一个合适的词。周屿乐了,
把手里的油条举到眼前看了看。“你说这个?这是我给自己留的,火候多炸了五秒,
更老一点,更脆。卖给别人我怕嫌硬。”“我就要这样的。”女人很坚持,
然后终于抬起眼看向周屿,“麻烦你再炸一根一样的。”她的眼睛很亮,
像被清晨雨水洗过的黑曜石。周屿被这双眼睛看着,莫名其妙地点了头。“成,你等会儿,
这锅给你单炸。”他重新揉了一小团面,拉长,放入油锅。面块在热油里迅速膨胀,翻滚,
发出诱人的滋滋声。他专注地用长筷子拨动着,严格控制着时间。女人就安静地站在旁边等,
既不催促,也不东张西望。
她的存在和周围渐渐多起来的、穿着睡衣拖鞋的顾客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五分钟后,
周屿把一根炸得格外金黄酥脆的油条捞起来,沥了沥油,用纸袋装好,递给她。“喏,
你要的‘更舒展’的。”“谢谢。”她接过,付了钱,没有多余的话,转身就走。
高跟鞋的声音渐渐远去。周屿看着她的背影,挠了挠头。真是个怪人。他继续忙活起来,
把这点小插曲抛在了脑后。接下来几天,每天清晨,差不多同一个时间,
那个女人都会准时出现。每次都是那句话:“老板,一根和你那天吃的一样的油条。
”周屿也习惯了,每次都会给她单炸一根“火候加五秒”的***版。她总是拿了就走,
很少停留,也从不像其他顾客那样聊上几句。直到一周后。那天周屿忙得脚不沾地,
一锅油条差点炸过头。等他捞起来时,颜色已经比平时深了一些。恰巧那女人来了。
他有些抱歉地把油条递过去,“不好意思啊,今天有点忙,这根可能有点太老了。
”女人接过去,轻轻掰开一小块,放进嘴里。她细细咀嚼着,然后微微蹙了下眉。
周屿心里咯噔一下,以为她不满意。毕竟这位可是对油条硬度有精确要求的顾客。
谁知她抬起头,看着周屿,很认真地说:“没关系。只是……没有你那天手里的那根好看。
”周屿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他干咳两声,“那个……我那天那根,可能是个意外。
”女人没再说什么,拿着那根“不够好看”的油条走了。周屿看着她离开,
心里莫名有点犯嘀咕。这姑娘,到底是吃味道,还是吃模样?又过了两天,女人来的时候,
脸色有些苍白,脚步也不如平时稳。她依旧买了那根***油条,但没立刻离开,
而是罕见地在周屿支棱起来的小马扎上坐了下来,小口小口地吃着。
周屿正忙着收一位大妈的零钱,没太注意。等他忙完一波,扭头看去,
发现那女人还坐在那儿,低着头,单手按着太阳穴,肩膀微微缩着,看起来有点……脆弱?
这和他之前印象里那个清冷、利落的身影不太一样。他犹豫了一下,
用一次性杯子接了杯温热的豆浆,走过去递给她。“喝点热的,缓缓劲儿。
我看你脸色不太好。”女人抬起头,眼里有一丝意外,还有掩饰不住的疲惫。她迟疑了一下,
还是接了过去。“谢谢。”“没吃早饭低血糖了吧?”周屿凭着经验猜测,
“你们这些坐办公室的,是不是经常熬夜加班,不吃早饭?”女人小口啜饮着豆浆,
没承认也没否认。暖热的液体下肚,她脸上的血色似乎回来了一点。“以后早上再怎么赶,
也得垫巴点东西。”周屿絮叨着,像是叮嘱自家不懂事的小辈,
“光靠一根硬油条顶什么事儿。”女人安静地听着,喝完最后一口豆浆,把纸杯捏扁,
扔进旁边的垃圾桶。她站起身,整理了一下风衣,又恢复了那副清冷的样子,
只是语气稍微软和了一点。“谢谢你的豆浆。钱我明天一起付。”“不用,
一杯豆浆值当什么。”周屿摆摆手。女人没再坚持,点了点头,转身走了。
周屿看着她的背影,心里第一次对这位“怪人”顾客产生了一点好奇。她叫什么名字?
在哪栋楼上班?为什么独独钟情于他那根火候过了一点的油条?
这些问题在他脑子里转了一圈,很快就被新来的顾客打断了。他甩甩头,
重新投入到油条和豆浆的烟火气里。生活不就是这样,每天都会遇到形形***的人,
大部分都只是擦肩而过。能记住一张脸,已经算是不浅的缘分了。他当时确实是这么想的。
第二章 微信试探第二天,女人来的时候,除了买油条的钱,
真的多放了一枚一元硬币在摊位上,说是昨天的豆浆钱。周屿看着那枚硬币,有点哭笑不得。
“我说了不用。”“应该的。”女人语气平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持。周屿只好收下,
心里觉得这姑娘原则性不是一般的强。他一边给她炸油条,
一边状似随意地搭话:“总这么买也挺麻烦的,要不你加我个微信?要是哪天我出摊晚了,
或者你想提前预定,直接跟我说一声,我给你留着。”他说完就有点后悔,
觉得自己这借口找得挺烂。人家要是想加,早就加了。果然,女人轻轻摇了摇头,
动作幅度小得几乎看不出来。“不用了,我习惯早起。”得,碰了个软钉子。周屿摸摸鼻子,
不再多话,把炸好的油条递给她。女人接过,照例道谢,转身离开。步伐依旧干脆利落。
周屿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心里那点好奇像被风吹过的火苗,又蹿高了一点。
他还就不信了,这微信他非要加上不可。隔天,周屿特意起了个大早,炸好了油条之后,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开始叫卖,而是拿出手机,
对着那根特意为女人准备的、炸得格外“舒展”的油条,找了个最好的角度,拍了一张照片。
背景是微微泛白的天色和他那辆颇有年代感的三轮车。他想了想,
在图片下面配了一行字:“***版‘老周油条’,火候精准,口感酥脆,***一份,
先到先得。”然后他把这张照片设置成了微信朋友圈的背景图。他的微信名很简单,
就叫“老周油条”。女人准时出现。周屿像往常一样,把装好的油条递给她。
在女人伸手来接的时候,他貌似不经意地把自己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
正好是那个朋友圈背景图。“喏,你的***版,今天出品不错。
”女人的目光在手机屏幕上停留了大约两秒钟。她的睫毛很长,轻轻颤动了一下。然后,
她接过油条,什么也没说,付钱,走人。周屿心里有点没底。这招能管用吗?
她到底看没看清?会不会觉得他这人太刻意?一整天,他时不时就拿起手机看看微信。
通讯录那里,安静如鸡,没有任何新的好友申请。得,白忙活。周屿有点泄气,
觉得自己可能真是想多了。人家可能就是单纯喜欢吃他炸的油条,对他这个人,
以及他的微信,毫无兴趣。第三天,女人再来的时候,周屿已经不怎么抱希望了。
他默默炸好油条,默默递过去。女人接过油条,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
她拿出自己的手机,操作了几下,然后递到周屿面前。屏幕上是一个微信二维码。
“你的油条,确实很好吃。”她的语气还是那样平平的,
但周屿却从中听出了一丝不一样的意味。周屿愣了一下,随即心头一阵狂喜,
赶紧手忙脚乱地拿出自己的手机,扫了那个二维码。“沈明薇。
”他看着屏幕上跳出来的名字,念了出来。“嗯。”沈明薇收回手机,
通过了周屿的好友申请。“谢谢你的油条。”这一次,她离开的脚步似乎比平时慢了一点点。
周屿看着微信列表里多出来的那个头像——一片干净的蓝天白云,备注名“沈明薇”,
忍不住咧嘴笑了。他点开沈明薇的朋友圈,里面内容很少,偶尔转发一些行业资讯,
几乎没有个人生活的痕迹。果然是个很注重隐私的人。周屿心想。他回到自己的摊位,
想了想,给沈明薇发了第一条消息:明天还是老时间给你留?过了大概十分钟,
沈明薇回复了,只有一个字:嗯。周屿也不在意,能加上微信已经是阶段性胜利了。
他美滋滋地开始收拾东西,觉得今天的阳光都格外灿烂。从那天起,
两人的交流模式变成了“线上预定,线下取货”。每天早上,
周屿会给沈明薇发一条消息:“油条好了。”沈明薇则会回复:“马上到。”或者“五分钟。
”偶尔,周屿也会在收摊后,给沈明薇发一些他看到的趣事,比如隔壁摊位的夫妻又吵架了,
或者今天遇到一只特别胖的流浪猫。沈明薇很少回复这些“闲篇”,但周屿乐此不疲。
他感觉自己在一点点地,撬开沈明薇那扇紧闭的心门。直到有一天早上,
沈明薇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周屿看着手里那根快要凉透的***油条,有些纳闷。
他发微信过去:今天还要吗?没有回复。又等了半个小时,还是没见人影,
也没收到消息。周屿心里有点犯嘀咕,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他想起之前看到她脸色苍白的样子。他犹豫着,又发了一条消息:没事吧?这次,
过了很久,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沈明薇回复了,只有三个字:住院了。周屿心里一紧。
第三章 病房温情周屿盯着那三个字,心里咯噔一下。住院了?严不严重?
他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敲打:哪个医院?怎么了?发送出去后,他紧紧盯着手机,
感觉自己心跳有点快。这种莫名的紧张感让他自己都有些意外。
不过是个比较熟悉的顾客而已,他告诉自己,关心一下也是正常的。这次沈明薇回复得很快,
但内容依旧简洁:市一院,老毛病,胃炎。胃炎。周屿松了口气,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折腾起来也够受的。
他想起沈明薇那总是略显苍白的脸色和雷打不动只买一根硬油条的早餐习惯,
心里大概明白了点什么。他回了一句:好好休息,早餐得吃点软和的。沈明薇没再回复。
周屿收摊回家后,脑子里还时不时想起这件事。他看了看时间,上午十点半。鬼使神差地,
他骑上自己的小电动车,去了附近的菜市场。下午三点,周屿提着一个保温桶,
出现在了市一院住院部楼下。他根据沈明薇微信上回复的病房号,找到了地方。
站在病房门口,他深吸了一口气,才抬手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个护士,看了他一眼。
“找谁?”“呃,我找沈明薇。”周屿探头往里看,这是个单人病房,
沈明薇正靠坐在病床上,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似乎在处理工作。
她穿着蓝白条纹的病号服,脸色比平时更白,看起来有些憔悴。听到声音,她抬起头,
看到门口的周屿,明显愣住了。平板电脑从手中滑落,掉在被子上,发出沉闷的一声。
护士侧身让周屿进去。周屿有点局促地走到床边,把手里的保温桶放在床头柜上。
“那个……我收摊早,正好路过,就……顺便来看看你。”他找了个蹩脚的理由。
沈明薇看着他没有说话,眼神里充满了惊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
她似乎完全没料到周屿会来。周屿被她看得更加不自在,摸了摸鼻子,指指保温桶,
“我给你熬了点小米粥,养胃的。还加了点山药,听说对胃好。”他顿了顿,补充道,
“你放心,我厨房收拾得很干净,绝对卫生。”沈明薇的视线从周屿脸上移开,
落到那个红色的保温桶上,看了好几秒钟。然后,她轻轻说了声:“谢谢。”声音很轻,
带着点病后的虚弱。“不客气,顺手的事。”周屿摆摆手,“那你……好好休息,
我就不打扰你了。”他觉得自己待在这里有点突兀,准备告辞。“等等。
”沈明薇忽然开口叫住他。周屿停下脚步,回头看她。沈明薇指了指床边的椅子,
“坐一会儿吧。”她顿了顿,似乎在想怎么解释,“我……有点无聊。
”周屿从善如流地坐了下来。病房里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车流声。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间病房?”沈明薇忽然问。“我问的你啊,微信上。
”周屿理所当然地说。沈明薇想起来了,他确实问了,她也确实回了。
只是她没想过他真的会来。她看着周屿,这个只存在于她清晨片刻时光里的油条摊主,
突然闯入她充满消毒水味道的白色世界,带来一个写着“养胃”的保温桶。
这种感觉很……陌生,又有点奇怪。“你的油条摊……”她试图找个话题。“下午不营业,
休息。”周屿接口道,“早上得起太早,下午得补觉,不然扛不住。”沈明薇点了点头,
又不知道说什么了。她并不是一个擅长闲聊的人。周屿倒是很自然地问起:“医生怎么说?
严不严重?”“急性胃炎,需要住院观察几天,调理一下。”沈明薇言简意赅。
“是不是总不吃早饭闹的?”周屿忍不住开启了说教模式,“你看,我就说光吃油条不行,
尤其是我那种炸得老的,更不好消化。你得喝点粥,吃点面条……”他说着说着,
发现沈明薇正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没有不耐烦,反而有点……茫然?他及时刹住了车,
有点尴尬。“呃,我就是随口一说,你别介意。”“你说得对。”沈明薇轻声说,
目光又落回到那个保温桶上,“以后……我会注意。”周屿松了口气。“那就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两人又聊了几句,大多是周屿在说,沈明薇偶尔回应一两个字。
护士进来给沈明薇换药,周屿便趁机起身告辞。“粥你趁热喝,保温桶我明天再来拿。
”周屿说完,又觉得明天再来好像有点太殷勤了,赶紧找补,“或者你什么时候出院,
我再来拿也行。”“明天吧。”沈明薇说,“我暂时还出不了院。”“行,
那我明天下午再来。”周屿点点头,离开了病房。走出住院部大楼,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周屿心情莫名地好。他哼着不成调的歌,
去停车场找他的小电动车。病房里,沈明薇打开那个保温桶。一股小米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
粥熬得恰到好处,粘稠软糯,里面果然掺着切成小段的山药。她舀了一勺,送进嘴里。
温热的,带着淡淡的甜味,顺着食道滑进胃里,暖融融的,很舒服。她慢慢地吃着,
看着窗外明晃晃的阳光,心里某个角落,似乎也被这陌生的暖意,轻轻触动了一下。
她拿起手机,点开那个名为“老周油条”的微信头像,犹豫了一下,输入了两个字:谢谢。
很快,周屿回复了,是一个龇着大牙傻笑的狗头表情包。沈明薇看着那个滑稽的表情包,
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第四章 领带风波第二天下午,周屿果然又来了。
不仅拿来了洗干净的保温桶,还带来了新熬的蔬菜粥。“老是吃一种口味也腻,
今天给你换换样。”他笑嘻嘻地把保温桶放在床头柜上,动作自然得像是个老朋友。
沈明薇看着他,没说话,但眼神里的疏离感似乎淡了一些。周屿熟门熟路地在椅子坐下,
打量了一下她的气色,“嗯,今天看起来比昨天强点,有点人色了。
”沈明薇:“……” 这算是夸人吗?周屿没在意自己的用词,
自顾自地说起来:“今天早上出摊,好几个老顾客问你呢,
说那个总买最硬油条的漂亮姑娘哪去了。我说你生病住院了,他们还让我给你带好呢。
”沈明薇有些意外,“他们……记得我?”“那当然!”周屿一拍大腿,“你多显眼啊!
穿得跟要去参加时装周似的,天天就来买一根油条,还指定要最老的。想不记住都难。
”沈明薇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揪着被角。她习惯了在人群中保持隐形,
没想到在一个小小的油条摊,自己反而成了被关注的对象。“老王太太,
就那个天天买四根油条的老太太,还特意嘱咐我,说让你别总吃那么硬的东西,对胃不好。
”周屿学着老太太的语气,“小姑娘家家的,不知道爱惜身体。”沈明薇听着,
心里那种陌生的暖流又涌了上来。来自陌生人的,毫无目的的关心。“替我谢谢他们。
”她轻声说。“嗨,客气啥。”周屿摆摆手,“大家都是街里街坊的,互相照应呗。
”这次周屿没待太久,看沈明薇精神还不是特别好,坐了十几分钟就起身走了。
走之前照例说明天再来送粥。沈明薇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又看了看那个装着蔬菜粥的保温桶,
心里第一次对“明天”有了点模糊的期待。第三天,周屿带来的是鱼片粥。第四天,
是鸡丝粥。每天换着花样,每天下午准时出现,陪她聊十几二十分钟。聊他的油条摊,
聊他遇到的形形***的顾客,聊菜市场哪个摊位的菜最新鲜。沈明薇大部分时间只是听着,
偶尔回应一两句。但周屿能感觉到,她不再像最初那样,把自己完全包裹在冰冷的壳子里了。
有时他也会试探性地问一点关于她的事情。“看你这样,是在大公司上班吧?做什么的?
”沈明薇沉默了几秒,才回答:“做项目管理的。”“哦,管项目的啊,那肯定很厉害。
”周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没有追问具体是管什么项目的。他觉得那离他的生活太远。
第五天,沈明薇出院了。周屿下午提着莲子银耳羹赶到医院时,病房已经空了。
护士说病人早上就办理了出院手续。他看着空荡荡的病床,心里也莫名空了一下。
随即又释然,出院是好事,说明病好了。他拿出手机,给沈明薇发消息:出院了?
怎么没跟我说一声,我好来接你啊。这次沈明薇回复得很快:已经到家了,
谢谢你这几天的照顾。语气礼貌而疏离,仿佛又回到了最初那个只买油条的顾客身份。
周屿看着那条消息,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他提着那罐变得有些沉重的银耳羹,
慢慢走出了医院。接下来的几天,沈明薇没有再出现在油条摊。
周屿每天还是会雷打不动地炸好那根***油条,直到它彻底凉透,也没等来它的主人。
他给沈明薇发过两次微信,问她身体怎么样,还来不来买油条。
沈明薇的回复都很简短:好了,谢谢。最近忙。周屿明白了。那几天的病房陪伴,
大概只是病人脆弱时期的一种依赖。现在她病好了,回到了她正常的生活轨道,
自然也就不需要他这个炸油条的了。他有点失落,但也没太纠结。本来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因为一根油条有了短暂的交集,现在回到原点,也挺正常。他把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归结为对一个老顾客的惦念。生活恢复了原样。每天凌晨起床,出摊,收摊,补觉,
下午去菜市场准备第二天的材料。只是偶尔,在炸那根火候加五秒的油条时,
他会下意识地朝街角看一眼。一周后的一个清晨,周屿正忙着给一位大哥夹油条,
耳边忽然又响起了那个熟悉清凌的声音。“老板,一根老样子的油条。”周屿动作一顿,
猛地抬起头。沈明薇站在摊位前,穿着她惯常的米白色风衣,脸色比住院前红润了些许。
她看着他,眼神平静,仿佛只是离开了一天。周屿心里那点小郁闷瞬间烟消云散,
他努力压下上扬的嘴角,故作平常地点点头,“等着,马上好。”他熟练地揉面,拉长,
下锅。油花欢快地滋啦作响。沈明薇安静地等在旁边,和以前一样。油条炸好,沥油,装袋。
周屿递给她。沈明薇接过,付钱。然后,她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立刻转身离开,
而是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包装得很精致的长条形纸盒,递给周屿。“这个,
给你。”她的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周屿愣住了,没接。“这是什么?”“谢礼。
”沈明薇看着他,“谢谢你住院那几天的粥。”周屿挠挠头,“嗨,我就随手一做,
不值当什么。真不用。”“拿着。”沈明薇很坚持,直接把盒子塞到了他手里。
“我不喜欢欠人情。”周屿看着手里沉甸甸的盒子,包装很上档次,一看就不便宜。
他有点无奈,又有点好笑。这姑娘,表达感谢的方式都这么……有距离感。“行吧,
那谢谢你了。”他只好收下。沈明薇见他收了,似乎松了口气,微微点了点头,
这才拿着她的油条转身离开。周屿看着她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精致的盒子,心情复杂。
他拆开包装,里面是一条深蓝色的领带,面料手感极好,品牌标签他认识,是个挺贵的牌子。
一条领带,够他卖好多天油条了。他一个炸油条的,要这领带干嘛?系着围裙炸油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