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 两岁太子我重生了,重生在公元144年,建康元年四月,我成了汉冲帝刘炳。

天呐!这可真是天崩开局。洛阳的天空阴沉,一点阳光都透不下来,看着很压抑。

年仅两岁的刘炳我被乳母抱在怀中,急匆匆的穿过肃穆的宫殿长廊。方才听宫女们的话,

刘炳我的老爹也就是汉顺帝刘保不豫,要赶快见我。“殿下,快到了!

”乳母王氏对刘炳我说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紧张。赶到寝殿之后,只见刘保躺在床上,

气息微弱,两边还有太医伺候着,床前还站着一个年轻的女人,约摸着二十来岁,

应该就是皇后梁妠了。不过这皇后并非是刘炳我的生母,

只是由于其皇后的身份被交于她抚养。殿内已经站满了大臣,其中打头阵的有三人,

据我对历史的了解,他们应该就是跋扈大将军梁冀、太尉赵峻和大司农李固。

可能是年纪比较小的原因,刘炳我不自觉的将胖乎乎的小手伸向了顺帝的方向,

想要抓住什么。顺帝刘保见状要太医扶他起身,随后使劲抬起手臂伸向了刘炳我,

乳母赶快将刘炳我抱向皇后梁妠。梁妠从乳母手中接过了刘炳我并将我放在顺帝怀里,

这个只有三十岁本应正值盛年的大汉皇帝面容却十分憔悴。

顺帝刘保轻轻的抚摸着刘炳我的头,虚弱的对太尉赵峻说道:“宣旨吧。”“臣谨奉诏!

”诏书宣读,刘炳我被立为了皇太子,并改元建康,大赦天下,赐民爵。寝殿内,

气氛庄严肃穆。按以往的习惯,册封太子,这本应该是值得庆祝的事,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低垂着头,空气中弥漫着哀伤与不安。但照例百官还是向刘炳我做简单的贺喜,

高呼道:“恭贺陛下!恭贺太子殿下!”对于一般的穿越者来说,当上了皇太子,

现在的皇帝还快崩殂,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开局吗?但刘炳我此时却只有两岁,

还有历史有名的跋扈将军梁冀把着军权,看来只能先苟着了。一日我玩心大起,

趁着奶妈分神的那一刻,刘炳我一出溜从她怀里跑开。她顿时吓坏了,赶快追着我跑,

顺便又招呼上几个小太监一齐追刘炳我。我左拐右拐,跑进了一个没去过的偏殿内。

刘炳我在殿中间站住了,向四处张望着,这里相比于其他宫殿显得比较萧瑟一些。

这时候一个女人听到动静走出来,看样子只有二十岁左右,样貌姣好但显的十分忧郁。

看到刘炳我的那一刻她却突然有些激动。“炳儿,你怎么到娘这里来了。”娘?

莫非她就是刘炳我的生母虞贵人。正说着,她就要走上前来抱我,

这时候乳母也领着太监们赶来了。但他们没有贸然闯入,

而是在门外恭敬的说道:“贵人娘娘,妾可否进殿?”“都进来吧!

”虞贵人毕竟是生下了皇帝独子刘炳我的人,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梁妠,

宫女宦官们对她还是相当尊敬的。乳母和太监们低着头,略微弯着腰走进殿内,

站定之后又向虞贵人行了礼。“炳儿这是想娘了,你们又何必追这么紧呢。”虞贵人说道。

“贵人娘娘,请恕妾之言,

太子殿下如今已过继给皇后娘娘了”“那炳儿也是……”虞贵人刚想说些什么,

但她应该是想到了皇后,想到了她那做大将军的哥哥梁冀,到嘴的话又憋回去了。

随后她又将刘炳我抱在怀了,说道:“以后炳儿想娘了,随时来找娘啊!

”这时候刘炳我两岁的意识又占据高地了,拍着小手笑着喊道:“娘!娘!

”虞贵人笑了起来。“娘在、娘在,炳儿乖。

”这是我这个小小的太子唯一能为这具身体主人的亲娘能做的了。许久之后,

虞贵人才依依不舍的将刘炳我交到了奶妈手上。建康元年八月,玉堂前殿内。

这是刘炳我的父皇顺帝刘保最后一次上朝,这时候他的身体已经气若游丝,

他强撑着身体对大臣们做最后的交代,尤其是太尉赵峻和大司农李固,特赐二人参录尚书事。

在做完这一切后,他闭上了眼睛。太医上前试脉,随后向百官们宣布。“陛下驾崩了!

”百官们全都跪下开始了痛哭,刘炳我虽然对这具身体的爹没有什么感情,

但我还是象征性的大哭几声,算是对这位大汉皇帝最后的告慰吧。随后,

刘炳我便在大行皇帝灵前继位。第二章 两岁天子由于刘炳我年幼,

登基大典也要相应的简化。多数流程由太后和百官代行,

但最核心的接受帝王印绶必须由刘炳我亲自参加。尚符玺郎中端着传国玉玺来到了我的面前,

当我看见这玺时顿时瞪大了双眼,心中如海啸般翻腾。玉玺不大,

刘炳我两岁的小手也可以翻开,但翻开之后,看见那八个大字,又觉得万里江山就在指间。

而刘炳我竟不自觉的将那八个字念了出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刘炳我的声音还十分稚嫩,却已显出帝王之气。群臣都被朕的早慧惊住了,

而朕也察觉到了一股凶狠的眼神在盯着我,梁冀!看来接下来要小心朕的御膳了。

司仪官高声宣读着登基诏书,宣读完毕后,台下百官高呼着万岁,仿佛这一刻,

朕真的是天下共主。“诸位爱卿平身吧!”“谢太后!谢陛下。

”梁妠的声音将刘炳我从幻想拉入现实,如今两岁的我自然不可能掌权,

皇帝大权全部由太后和大将军梁冀执行,而刘炳我只是大汉帝国的一个吉祥物罢了。

第三章 太后临朝几日之后,根据大行皇帝遗诏,太尉赵峻为太傅,大司农李固为太尉,

参录尚书事。到了九月丙午日,葬先帝于宪陵,谥号孝顺皇帝,庙曰敬宗。当然,

来自后世的我知道,这个庙号后来又被董卓给剥夺了。就在孝顺皇帝下葬当天,

京师及太原、雁门地震。这本应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在这个时代,发生如此巧合的事,

不免的人心浮动,朝廷必须采取些措施了。果然,

不久之后太后梁妠就下诏要求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荐贤良和修道之人,

百官都要上书言事。九月的天空在地震过后也一直阴沉着,就像这大汉的国运,

透着一股沉沉的死气。皇太后梁妠坐在长乐宫中,批阅着奏折。

刘炳我只能在旁边由宫女宦官陪着玩耍,为了暂时能在梁冀眼下活下来,

朕只能收起自己的锋芒,真的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孩童。梁太后面容清丽,

眉宇间却带着一丝疲惫与威严。顺帝驾崩后,她以太后之尊临朝听政,

成为了大汉实际上的掌权者。“太后,太尉李固上奏,请求罢黜部分冗官,以节约钱粮,

整顿朝纲。”中常侍曹腾轻声禀报,将李固的奏折递了上去。梁妠接过奏折,缓缓展开。

李固在奏折中痛陈冗官冗费之弊,认为近年来朝政混乱,民不聊生,

皆因大量冗官过多消耗国库却又不务实事,请求太后清除冗官,

重用真正的贤臣来担任这些官职。梁妠的眉头一皱。她深知冗官冗费的危害,

可如今朝中势力错综复杂,宦官集团与外戚集团相互制衡,若是贸然罢黜冗官,

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荡。更何况,她的兄长梁冀,身为大将军,手握兵权,早已权势滔天,

这些个冗官也多是他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提拔上来的,即使自己这个太后,也难以压制他。

“李太尉的心意,朕明白。”梁妠放下奏折,语气平淡地说道,“只是此事事关重大,

需从长计议,去回李太尉的话吧。”“诺。”中常侍曹腾躬身退下。梁妠看着窗外,

心中似有思绪万千。她十三岁入宫,从贵人到皇后再到太后,见证了顺帝时期的短暂中兴,

也目睹了朝政的日益衰败。如今幼帝登基,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她深感责任重大,

却又力不从心。这时,跋扈将军梁冀走了进来。他身材高大,面容粗犷,

眼神中带着一丝桀骜不驯。“妹妹,是不是李固那匹夫又在乱嚼舌根了?”梁冀的声音洪亮,

带着不满,并随手拿起那本奏折翻看,“哼!我就知道他与我梁家不对付。”“哥哥慎言,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