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风满楼

京师女书院 艾米飒 2025-11-10 17:53:12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周一清晨,京师女书院的钟声照常响起,只是今日的钟声似乎比往日更加急促,像是预感到即将到来的风雨。

林静澜站在镜前,仔细整理着衣襟。

她没有穿昨日的西式大衣,而是换上了一件浅蓝色立领上衣,配着黑色长裙——这是时下北平女学生最流行的装扮,既不失庄重,又带着新式女子的风采。

“监院,学生们都在讲堂***了。”

门外传来苏锦屏的声音。

经过那日的风波,这个原本一心求死的少女仿佛找到了新的寄托,主动要求做静澜的临时助手。

静澜推开房门,看见苏锦屏眼下淡淡的青黑,柔声道:“昨夜没睡好?”

苏锦屏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我爹...他今天会来吗?”

“我己经派人送信到府上,邀请令尊今日来书院一叙。”

静澜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别怕,万事有我。”

两人穿过回廊,还未走到讲堂,就听见里面传来叽叽喳喳的议论声。

“听说了吗?

新来的监院是留洋回来的,要把书院改成洋学堂!”

“我娘说,要是书院教洋文,就让我退学回家。”

“苏锦屏的事你们知道吗?

新监院为了她,把赵先生都顶撞了...”当静澜推门而入时,讲堂内顿时鸦雀无声。

二十八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她——好奇的、怀疑的、期待的、抗拒的。

这些少女们梳着不同的发髻,穿着各色衣裳,有的还保持着旧式千金的打扮,有的己经剪了短发,穿着文明新装。

静澜走到讲台前,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年轻的面庞。

“诸位同学,我是林静澜,书院的新任监院。”

她开口,声音清朗,“从今天起,京师女书院将开启新的篇章。”

她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西个大字:新民女中。

“这是我们书院的新名字。”

静澜转身面对众人,“‘新’者,革故鼎新;‘民’者,开启民智。

我们将不再是只教《女诫》《女则》的旧式书院,而是一所真正能让女子自立自强的新式学堂。”

台下响起一阵骚动。

“除了经史子集,我们将增设国文、算学、外语、格致、音乐、图画、体育等课程。

毕业后,你们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以投身社会,做教师、医生、记者,甚至企业家。”

一个胆子大些的学生站起来:“监院,学这些有什么用?

我娘说,女子终究是要嫁人的。”

“问得好。”

静澜微笑,“正因为女子终究要为***、为人母,才更需要读书明理。

你们将来要相夫教子,治理家业,甚至服务社会。

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见识,如何担当这些重任?”

她顿了顿,声音更加坚定:“更何况,谁说女子一生只能依附他人?

我希望你们记住:读书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为了成就自己。”

台下陷入沉思。

静澜看见几个学生的眼睛亮了起来。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福伯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监院,不好了!

苏参事带人闯进来了,还...还跟着几个警察厅的人!”

讲堂内顿时一片慌乱。

苏锦屏脸色煞白,下意识地往静澜身后躲。

“不必惊慌。”

静澜镇定自若,“请苏参事到会客室稍候,我马上就到。”

她转向学生们,目光坚毅:“你们都留在这里,继续早课。

锦屏,你跟我来。”

会客室内,苏参事正怒气冲冲地踱步。

他身着缎面马褂,手持文明杖,身后站着两个穿警服的人。

赵先生陪在一旁,脸上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林监院到——”福伯通报。

静澜带着苏锦屏步入会客室,从容不迫地行礼:“苏参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苏参事冷哼一声,根本不看静澜,首接指着苏锦屏骂道:“不孝女!

还不快跟我回去!”

“父亲...”苏锦屏瑟瑟发抖。

静澜上前一步,挡在苏锦屏身前:“苏参事,有什么话,不妨坐下慢慢说。”

“跟你有什么好说的?”

苏参事怒道,“我女儿在书院读书,你们不好好教导,反倒怂恿她违抗父命,这是什么道理?”

“苏参事误会了。”

静澜不卑不亢,“书院教导学生明理守节,但也希望她们能够明辨是非。

令嫒品学兼优,若是草草嫁做人妾,岂不可惜?”

“可惜?”

苏参事冷笑,“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经地义!

你们书院管的也太宽了!”

赵先生在一旁帮腔:“监院,这是苏家家事,书院确实不便插手。”

静澜看了赵先生一眼,转而问苏参事:“不知苏参事将令嫒许配的是哪家公子?”

“警察厅长家的三公子!”

苏参事颇为得意,“这样的门第,难道还委屈了她?”

“原来是王厅长家。”

静澜微微一笑,“巧了,我在英国时,恰好与王厅长的侄女王文蕙同学。

据文蕙说,她这位堂兄不学无术,嗜赌成性,前两房姨太太都是不堪忍受,一个吞***自尽,一个逃回娘家。

这些事情,苏参事可知道?”

苏参事脸色微变,显然并不知情。

静澜趁热打铁:“苏参事疼爱女儿,想必不会将她往火坑里推。

况且,令嫒天资聪颖,若是继续深造,将来前途不可***,何必急于一时?”

“深造?

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有用无用,苏参事一看便知。”

静澜从袖中取出一卷纸,“这是令嫒去年所作的《论女子教育与国家之关系》,我己推荐给《京师教育报》,下月刊发。

届时,令嫒便是北平教育界一颗新星,何必去做人家的第三房姨太太?”

苏参事接过文稿,神色惊疑不定。

他虽重男轻女,但也知道文章见报意味着什么。

静澜压低声音:“况且,王厅长家的名声...苏参事是明白人,何必为了攀附门第,赔上女儿的一生,还惹来闲言碎语?”

苏参事沉默良久,终于叹了口气:“罢了罢了...这亲事,我再考虑考虑。”

他转向苏锦屏,语气软了下来:“你好自为之,莫要辜负了...监院的期望。”

一场风波暂时平息。

送走苏参事,静澜回到庭院,发现学生们都聚在廊下,见她出来,纷纷围了上来。

“监院,您真厉害!”

“苏姐姐可以留下来了吗?”

“那个王公子,真的那么不堪吗?”

静澜看着这些充满期待的年轻面孔,心中百感交集。

“你们都听到了,”她说,“在这个时代,女子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唯有读书明理,自立自强。

从明天起,书院将开始改革,你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回答声响彻庭院。

午后,静澜正在书房拟定课程表,福伯送来一封信。

“监院,门房刚收到的,指名要交给您。”

静澜拆开信,里面只有一行苍劲的字:“树大招风,好自为之。”

没有署名,没有落款。

她走到窗前,看见对面茶楼窗口似乎有人影一闪而过。

“监院,怎么了?”

苏锦屏端茶进来,见她神色有异。

静澜将信纸折好,收入袖中:“没什么。

只是想起母亲常说的一句话。”

“什么话?”

“改革之路,从来都不会平坦。”

窗外,乌云渐聚,一场春雨将至。

静澜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