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阴差阳错的爱上了这一行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三二十年前,魏秋生还只是一个普通的观赏石爱好者,他喜欢独自一人在家静静地喝着茶,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自己收藏的那些大自然的馈赠。

他痴迷于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石头。

在他眼中。

它们就是大自然赠予他的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给予了他无尽的乐趣与遐想空间。

可是,生活的色彩远远不止如此,一次偶然发生的事情,让魏秋生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魏秋生像往常一样,踏进了市区的观赏石市场。

市场的喧嚣与繁华如同这个城市的脉搏,跳动着不息的活力。

魏秋生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目光被那些形态奇特的观赏石所吸引。

他不停的停下脚步,细细品味着每一块石头的独特韵味。

之所以这样迷恋观赏石,就是因为他确信每一块石头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个世上绝对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石头。

转了整整三个小时,正当他意犹未尽地准备回家的时候,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摊位引起了他的注意。

摊位上摆放着各种古玩,有瓷器、玉器、铜器等,它们虽不像观赏石那样五彩斑斓,但却散发着另外一种独特的气质。

魏秋生被其中一个瓷笔洗深深吸引,那是一件看似普通的瓷器,但上面绘着的几朵梅花笔法细腻,色彩淡雅,透出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

他走近摊位,目光紧盯着那件瓷笔洗。

摊主是一个外地过来赶集的中年男子,见魏秋生看着瓷器的模样,便热情地介绍起来:“小伙子,这件瓷器可是件宝贝啊!

它是宋代官窑的瓷器,虽然历经沧桑,但保存得相当完好。

你看这胎底、釉色、画工,一看你就是识货的,我说它是一件珍品不为过吧?”

那个时候的魏秋生虽然对古玩一窍不通,但摊主的话却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装模做样地仔细观察着那个瓷瓶,尤其是底部那瘦金体的“宋”字款识,让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

他想起前段时间在朋友家看到的那些瓷器,他一首都在感叹每一件物品所承载的久远历史和文化记忆。

或许,这件瓷器也能成为他收藏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起点,那一刻他满脑子充满了这个想法。

经过一番思考和斗争,魏秋生决定买下这件瓷器。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他小心翼翼地捧起了那个笔洗,仿佛捧着一份沉甸甸的收获与希望。

摊主见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数完魏秋生递过去的一万五千块钱后,一边点头哈腰地恭维着魏秋生,一边心花怒放地将笔洗放入一个精致的盒子中,然后在一句“祝老板发财”后把它交给了魏秋生。

回到家后,魏秋生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轻轻地将笔洗摆放在桌子上。

他仔细端详着这件瓷器,心中充满了欢喜和满足。

可是,当他仔细观察瓷器的细节时,却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瓷器上的梅花虽然笔法细腻,但色彩却有些过于鲜艳,与书上描写的宋代官窑瓷器的风格不符。

尤其是底款,他心中一紧,有了一丝不好的感觉。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魏秋生决定找一位专家进行鉴定。

他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一位资深的古玩鉴定专家,当初在西南这一带极具盛名的方觉知先生。

至今他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情景。

当他小心翼翼地带着瓷器来到方先生的家里,方先生接过瓷器后,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然后沉声道:“小伙子,你这件瓷器是赝品。”

这句话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魏秋生瞬间愣住了。

他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沮丧,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应该踏入古玩收藏这条歧路。

幸好有方先生细声地安慰,让魏秋生感觉好受了一些:“着实有点悲催。

但很正常,古玩的水看着是浅,似乎谁都能插上一手,其实那都是假象,水下暗流涌动,一不小心,就算是老师傅都得翻车。”

“小伙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尤其是古玩界,它绝非一片净土,到处充满了诱惑与陷阱,所以它靠我们大家一起去用良心和知识去净化。”

当时,方觉知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让魏秋生的全身涌入了一股暖流,让他一首铭记于心。

是的,第一次失败了不要紧,一万五千块钱就当交了学费。

是的,伪造者终将在赝品中留下指纹,真的假不了,假的也永远真不了!

或许是方先生的那一番话,或许是因他那不服输的性格,反正魏秋生没有因此放弃,反而阴差阳错地走上了古玩收藏这条路,他要在这个真假难辨的圈子里,当一个去伪存真的卫道者。

于是,魏秋生开始努力地学习古玩知识。

他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古玩的鉴别技巧和方法。

他还经常到古玩市场实地考察,与摊主和藏家们交流心得和体会。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魏秋生逐渐掌握了一些鉴别古玩的技巧和方法,学会了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件古玩。

接着,他开始尝试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践中,逐渐找到了一些真正的古玩,,首到他成为了石缘斋的老板,成为了整个西南古玩界的风云人物。

也有人说上面的故事就是魏秋生把店名取为“石缘斋”的原因。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