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青梅竹马

>>> 戳我直接看全本<<<<
5、蝉鸣初秋1978年9月3日清晨,东矿区十六中老槐树的叶子在晨光里泛着油绿。

任君平攥着军绿色帆布书包带,白衬衫的第二颗纽扣被汗水洇出深色云纹。

公告栏前挤满报到新生,此起彼伏的蝉鸣声里,他忽然听见身后传来带笑的女声:"劳驾让让。

"转身时鼻尖蹭过蓝布裤的裤缝,抬眼看见两条垂在深蓝裤腿边的麻花辫。

少女的圆头黑布鞋小心避开他磨破边的球鞋,带茧的指尖点在红榜上。

墨汁未干的"任君宏"三字在榜上颤动,正巧叠在他的"任君平"下面。

6 、墨迹成双"这榜单怕是写错了?

"教导主任拎着搪瓷缸过来,茶垢顺着杯口晃出涟漪。

任君平看着并排的姓名,突然发现两人姓氏的"任"字笔画都是六划,心跳莫名快了半拍。

穿蓝布裤的姑娘己经踮脚去看教室分布,后颈碎发被风吹起时,他瞥见她书包侧袋里露出的钢笔——和他别在胸前的英雄牌钢笔竟是一个型号。

蝉声骤然轰鸣,老槐树的影子将两个名字笼在同片阴凉里。

任君平注意到她的"宏"字最后收笔时洇开些微,像颗将坠未坠的露珠,正悬在自己"平"字那横折钩的上方。

7、光影初见初一二班的木门框积着经年煤灰,任君宏捏着报名单跨进教室时,看见靠窗第三排坐着白衬衫少年。

九月阳光斜切过他的左肩,在课桌上投出棱角分明的影子。

她数着座位号走过去,帆布书包蹭过斑驳的墙灰,忽然发现少年胸前的钢笔在光晕里泛着同样的暗金。

"任君宏同学?

"班主任的粉笔头精准落在她身侧,"你坐任君平后面。

"少年转身递来课本时,她看清他衬衫领口里若隐若现的红绳——和自己颈间系着准考证的竟是同款。

窗外的蝉忽然集体噤声,黑板左上角的铁皮喇叭传出电流杂音,惊飞了栖息在"新生须知"告示上的麻雀。

8、唐山矿脉育英才:东矿区十六中岁月长歌校脉初生:煤海深处的启蒙之光1934年秋,随着开滦赵各庄矿提升机轰隆作响,矿工子弟的朗朗书声第一次回荡在唐山矿区。

时任矿务局总工程师李景明力排众议,将原矿工识字班扩建为东矿实业学堂,红砖砌就的校舍紧邻矿工生活区。

每日清晨,头戴柳条帽的矿工牵着穿补丁布衫的孩童穿过煤渣小路,在铸铁校门前郑重取下安全灯,换上布面课本。

1942年侵华日军接管矿区期间,化学教师程墨斋将《天工开物》内容编入日伪教材,在讲授水法炼铜时悄然添入***。

校长郑培元以修缮校舍名义,在地窖暗藏进步书刊,学生们借着矿灯微光传抄艾青诗句,煤灰斑驳的作业本里夹着《论持久战》的片段。

8、星火燎原:新时代的凤凰涅槃1952年深冬,河北省教育厅特派员冒雪策马而来,将烫金的"唐山市第十六初级中学"校牌挂在老槐树上。

首任校长白若梅带领师生推倒残破的日式围墙,用矿区废弃的钢轨焊接成双杠,将日本军官俱乐部改造成理化实验室。

1958年勤工俭学运动中,初二学生王铁柱带领"少年勘探队"在巍山脚下发现褐铁矿脉,其手绘地质图被选送全国教育成果展。

1976年7月28日凌晨,地理教师孙振海用双臂撑住坍塌的横梁,为三个学生撑出生路。

震后第十日,幸存教师在露天煤场支起黑板,用焦炭在断壁上书写"东矿十六中复课处"。

1984年重建的新校舍落成时,建筑队特意保留了半截震裂的砖墙作为纪念,每到清明总有白发校友前来轻抚裂痕。

我们的两个主人公,为了方便记忆,姑且就叫军和宏吧,在校史展览馆不自觉的对望着。

9、墨绿色的课桌横亘着深浅不定的木纹,军掏出手帕细细擦拭自己那半边。

忽然听见"刺啦"一声,宏正用橡皮使劲蹭着桌面上歪扭的"早"字,木屑簌簌落在两人的中间。

"喂!"她下意识攥住对方腕骨,触到薄茧的瞬间又触电般缩回手。

当宏从铁皮铅笔盒里摸出圆规时,军己经掏出蓝墨水的英雄钢笔。

两道水痕在桌面蜿蜒成曲折的疆界,却都在靠近中线时自动收束,像两条怯生生的溪流。

10、橡皮屑里的惊蛰此后三十个晨昏,三八线如同淬火的剑刃横亘其间。

军总把印花手帕叠成方胜压在界线上,宏则用《三个和尚》贴画筑起城墙。

首到某个数学课昏昏欲睡的午后,军忽然察觉手背沾着半片橡皮屑一一是宏削铅笔时越界的碎屑。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