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子不大,却因一口相传能映出龙影的古井而得名。
每逢月圆之夜,井水泛着奇异的光芒,老辈人说那是龙王爷在井底眨眼。
镇东头住着个年轻书生,名叫陈梦鲤。
名字是他那考了一辈子科举却始终未中举人的父亲所取,取自“鲤鱼跳龙门”的典故。
可惜陈父至死都未能跃过那道“龙门”,临终前只留给儿子三间漏雨的瓦房和满架诗书。
梦鲤年方二十,眉清目秀,身形修长,虽衣衫简朴却掩不住一身书卷气。
他每日清晨便到龙泉边读书,夜深方归,靠给镇上孩童教书和替人抄书写信勉强糊口。
这日黄昏,梦鲤正收拾书本准备回家,忽听身后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回头望去,见镇上富户李员外家的千金李玉娥正带着丫鬟在井边祈福放花灯。
李玉娥与梦鲤自幼相识,曾一同在镇上学堂读过书。
后来李家家业渐大,玉娥便被送去州府学习女红诗画,难得回镇上小住。
她今日穿着一身淡粉衣裙,发髻轻挽,眉眼如画,在夕阳余晖中宛如仙子临凡。
“陈公子还在苦读吗?”
玉娥浅笑着走近,声音轻柔似春风拂柳。
梦鲤忙拱手行礼:“李小姐安好。
科举在即,不敢懈怠。”
玉娥看了眼他手中已经翻得起毛的《四书章句》,轻声叹道:“我爹常说,寒门再难出贵子。
这世道,没有门路和银两,纵有满腹经纶也难叩开科举大门。”
这话刺痛了梦鲤的心事,他勉强一笑:“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玉娥从袖中取出一个绣工精致的荷包,递与梦鲤:“这里面有几两碎银,算是我资助你赶考的路费。
望你莫要推辞。”
梦鲤脸色微变,退后一步:“这如何使得?
无功不受禄,陈某断不能收。”
“就当我借你的,来日你高中了再还不迟。”
玉娥执意要给他。
二人正推辞间,忽听一声冷哼传来:“好个郎情妾意!
光天化日之下,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但见一个锦衣华服的青年带着几个家丁大步走来,正是镇上新任县丞的公子赵元宝。
这赵公子早就对玉娥有意,多次提亲被拒,如今见她和穷书生在一起,顿时醋意大发。
玉娥蹙眉道:“赵公子休要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