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村子里的丧事刚办完没几天,大家就开始红光满面的期盼过年。
生活还得继续,毕竟这个世界离了谁都照常运转。
这几天,顾三河被村子里的小屁孩们围的团团转,起因是他用爷爷教他的下套子方法,在雪窝里抓了一只飞龙。
大人慕强,小孩子更是如此,于是他成了潜龙村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开口榛子一人一个,顾三河挨个踢了他们的小***一脚,终于把这群小屁孩儿给打发走。
顾老蔫在堂屋里看的嘎嘎直乐,大孙子明明还不到七岁,却整天跟个小大人似的。
“大孙子,明天是腊月二十三,要不要跟爷爷去赶大集?”
闻言,顾三河眼睛一亮。
“真的吗?爷爷,真带我去赶集?”
东北的赶集文化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是东北的传统民俗活动。
晚上,顾三河早早钻进被窝睡觉,赶大集天不亮就得出发,他怕误了时辰。
半梦半醒之间,他被爷爷拍醒。
“大孙儿,赶快起来洗把脸,要不就该迟到了!”
“好嘞,爷爷,我这就起!”
冰冷的井水兑上滚烫的热水,顾三河秃噜着洗了把脸,顿时便觉得清醒不少。
穿上厚厚的棉衣,跟着爷爷走到***点,才知道家家户户都有人去赶集。
“爹,您带着三河子一起去赶集啊?”二叔走过来憨憨地打了个招呼。
“嗯,冻嘴,还是少说话吧!”顾老蔫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
没过多久,赶集队出发,一共两架骡车,上面坐满了人,不过回来的时候大家就得腿儿着,骡车得装年货。
顾老蔫给顾三河带了一床棉被,把他整个人都包裹起来,倒是不觉得冷。
骡车慢慢悠悠,走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才终于赶到集市。
这时天也差不多亮了~
不得不说,东北的集市就是热闹,乌泱泱都是人。
上次进山杀鬼子,顾三河摸到不少好东西。
三八大盖13支,子弹1500余发。
其他的像工兵铲、剃刀、饭盒,防寒手套、水壶、笔记本、钢笔之类的都是13套。
另外,和平香烟6包,富士香烟有5包,手表两块,大洋32块,伪币315元,日币240元。
除了武器装备不好出手,其他的集市上倒是都有卖的。
顾三河跟着爷爷了解了目前商品的市价,趁爷爷摆摊卖毛皮的空档,把他从鬼子那里缴获的杂物全部出手。
大洋留下没花,伪币和日币全都换成粮食,找个没人的地方收进空间里。
做完这些事,顾三河才乖乖回到爷爷身边,听着对面墙根底下的老瞎子拉二胡。
老瞎子拉的曲子好像是杨白劳,顾三河不喜欢,跟嚎丧差不多。
集市一直持续到晚上,不过潜龙村下午两点多就要***,再晚一点只能独自回去。
顾老蔫毛皮鞣制的手艺好,不到晌午就销售一空,接下来的时间就带着顾三河到处买年货。
冻梨、冻柿子、江鱼,顾老蔫还买了半只狍子用来包饺子。
在后世,狍子早就被人吃成了保护动物,顾三河还真没吃过,听说味道很好,着实让他期待了一番。
爷孙俩提着大包小裹提前赶到***地点,村里的人还没回来。
顾三河从他的小包包里拿出两个窝窝头,递给顾老蔫一个,窝窝头还有点热乎气,爷爷神经比较大条,以为大孙子贴身存放,也没多问什么。
肚子吃饱以后,顾三河困了,他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都要睡十个小时以上。
回去的路上,村民们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不过都围在骡车旁边,显得队伍很强大,也能震慑不怀好意的人。
顾三河很幸运,得到了唯一一个可以坐车的特权,谁让他还是个孩子呢!
年三十晚上,顾三河跟爷爷一起守岁,不过他没挺住,不到十点就睡着了,被爷爷抱回东厢房。
转天大年初一,二叔拎着一只笨鸡上门,最近他在村子里的名声不怎么好,就算爷爷没有到处张扬,可顾三河离开他们家是事实。
二婶儿也感受到了舆论的压力,堂弟堂妹也被村里的小孩儿孤立,谁让他们惹了孩子王顾三河呢!
二叔是来道歉的,爷俩在堂屋聊了半天,最后又被顾老蔫给骂走了。
大年初三,顾老蔫领着顾三河到村长家做客。
在顾大山的见证下,顾老蔫正式和二叔他们家断了关系,接着又立了字据,把老宅留给了顾三河,彻底切断了和二叔家的联系。
这之后,二叔在村子里的名声越来越差,最后无奈之下,举家搬出了潜龙村,从那以后,顾三河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二叔一家的任何消息。
有些人,即便血脉相连,也注定不是同路人~
阳春三月,东北的气候渐渐回暖,已经七岁的顾三河这几个月因为营养充沛,个头猛涨,已经快要到达必须买票的身高。
期间,他也完成了爷爷的考核,从村里到县里,来回只用了不到一个半小时,惊呆了村里的小伙伴。
村里的长舌妇们私底下都说他是吃化肥长大的。
这个年代的农民哪知道化肥,要怪就怪一个从鬼子本土来东北垦田的家伙,开玩笑说顾三河是吃化肥长大的,结果一下就传开了。
顾三河气的直跳脚,心里下定决心早晚要收拾这个小鬼子农民。
春耕结束之后,顾老蔫拎着礼物带他拜访了一位邻村的资深猎人,简单说明来意之后开始正式拜师学艺。
顾三河学习打猎上的第一堂课,学习的不是技术,而是一个常识。
‘春不打母兽,秋不猎公兽。’
打猎者必须牢牢记住‘取而不绝’的原则,违背者人神共愤。
由此可见,偷猎者都是些生儿子没***的丧良心东西。
师父还跟他说,如果在山里遇到偷猎者,能杀就杀,不能杀就跑,千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顾三河不知道师父的姓名,顾老蔫管他叫老套筒,好像因为师父打猎常用的武器是一杆老套筒。
拜师之后,顾山河一周五天都住在师父家学艺,周末回家陪爷爷。
师父送给他一张猎弓,一杆虎枪和一顶狍头帽,至于老套筒,他是不配摸的。
不过顾三河无所谓,空间有缴获鬼子的三八大盖,虽然三八大盖他也看不上,可至少比老套筒强多了。
春去秋来,时间慢慢过去,入冬之前,顾三河再次光顾了几只灰狗子的老巢,在它们骂声中扬长而去。
“感谢大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