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师姐的启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三月末的校园,春意渐浓,樱花如期绽放。

然而,我的心情却和这美景格格不入。

随着学期的深入,“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的实践课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林教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开发一个完整的安卓移动应用。

“你们可以自由组队,项目内容不限,但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功能完整且可用,UI设计符合用户体验标准。”

林教授说完,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哀叹。

“一个学期完成一个完整的APP?

这是为我们准备的吗?”

“希望我的队友能靠谱点,别最后全靠我。”

我低头看着手中的笔记本,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忐忑。

对于我们这些编程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大挑战。

而且我的队友刚分组时就明确表示,他们只会提供有限的帮助,大部分任务需要我一个人来完成。

那天实践课结束后,我独自留在教室整理开发计划。

其他人早早离开,我却被任务的复杂性困住了,手中的笔在纸上画出一团乱糟糟的线条。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一道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需要帮忙吗?”

我转过头,是余晖烁烁。

她的身影逆着窗外的光,看起来格外温暖。

“呃……我只是有点卡住了,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认。

她轻轻点头,走到我旁边坐下,拿过我的草稿仔细看了看:“这是你们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规划?”

“嗯,基本上是这样。

但我总觉得这样规划不够完整,而且UI设计我一点头绪都没有。”

她轻轻笑了一下,将草稿放在桌上:“别担心,我们来捋一下。

先从最基础的需求开始。

你的目标用户是谁?

核心功能是什么?

其次,再考虑这些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

她一边说着,一边从包里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用清晰的笔迹写下几个关键问题。

“你看,比如说这个‘用户注册’功能,它和其他模块是怎样联动的?

如果没有用户账户,这个‘收藏功能’还能成立吗?

通过这些问题,逐步理清逻辑关系。”

我一边听她分析,一边点头,感到豁然开朗。

短短几分钟的对话,让原本混乱的思路逐渐变得清晰。

“余助教,”我犹豫了一下,忍不住问,“你当初是怎么学会这些的?

感觉你对这些东西特别熟练。”

她放下笔,思索了一下,似乎在回忆某些往事:“其实我本科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对很多东西一知半解。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场编程比赛,完全被对手碾压,甚至连决赛都没进。

我当时特别沮丧,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这条路。”

“那后来呢?”

我忍不住追问。

“后来我才明白,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放弃。”

她的目光变得坚定,“我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把之前落下的基础全部补上,不断参加各种项目,积累经验。

现在回头看,那些失败反而成了我最大的动力。”

听着她的讲述,我的心里仿佛燃起了一点火焰。

我不由得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太容易被困难吓倒了?

“你现在的项目其实是个很好的机会,”她继续说道,“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技术,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别害怕犯错,每个BUG背后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她的这番话让我陷入沉思。

原来,我一首在焦虑中浪费时间,却忘了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那如果实在卡住了呢?”

我问。

她微微一笑:“如果实在卡住,那就大胆地问,不管是我还是其他老师,甚至你的同学,都可能给你提供启发。

学会利用资源,比一个人死磕要高效得多。”

那天晚上,我回到宿舍,打开电脑重新整理项目规划。

按照余晖的建议,我从核心功能入手,逐步建立逻辑框架。

一开始,仍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但我不再感到焦虑,而是抱着一种试探和探索的心态去尝试。

忙到夜深人静时,我终于完成了第一版规划。

虽然不算完美,但这是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有了些许掌控感。

余晖的话不断在我耳边回响:“别害怕犯错,每个BUG背后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从那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态度。

过去的我总是习惯于追求每个细节的完美,一旦发现错误或遗漏,便会陷入无尽的自我怀疑和懊恼之中,甚至因此浪费大量时间。

然而,余晖烁烁的一句轻描淡写的建议:“不要过于纠结于每个细节,先注重整体完成度,细节可以在后期优化。”

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那扇被困住的门。

于是,我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

在完成移动开发实践课的项目时,不再过于执着于细枝末节,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框架和逻辑的搭建上。

我意识到,与其花数小时纠结于一段代码的语法问题,不如把这段时间用来理解代码背后的逻辑和思路。

当然,调整心态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每当遇到困难时,那种熟悉的焦虑感依然会不时涌上心头,仿佛在嘲笑我的努力。

但这一次,我学会了求助。

我不再因为担心暴露自己的无知而选择独自挣扎,而是主动向余晖或其他同学寻求帮助。

记得有一次,我在实现一个复杂的页面跳转功能时卡住了。

明明按照书上的方法写了代码,却始终无法正确运行。

试了几个小时,甚至连文档都翻了无数遍,依然找不到问题所在。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时,突然想起余晖说过:“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别自己憋着,带着问题来找我,我们一起想办法。”

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眼前的代码己经让我的头开始发胀。

桌面上散乱地摆着几本参考书和笔记本,而我的思维也在这些文字间徘徊,无法集中。

显然,我被一个简单的逻辑错误困住了,纠结了几个小时却始终无法找到问题的根源。

每当我试图修改一部分代码,错误信息就像一个幽灵一样,始终如影随形。

看着它们,我的焦虑感愈发浓烈。

我深吸一口气,想了想,终于决定去找余晖寻求帮助。

她曾经在课后说过,遇到问题可以找她,而我此刻正面临着一个无解的瓶颈。

于是,我起身,拿起桌上的笔记本,关掉电脑,匆匆向实验楼的办公室走去。

实验楼的走廊空旷而安静,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淡淡的消毒水味,灯光在白色墙壁上投下细长的影子。

走到余晖烁烁办公室门口时,我犹豫了一下,心里有些紧张。

虽然她总是显得那么亲切,但每次面对她的专业性,我还是不自觉地有些不安。

我站在门前,深吸了一口气,伸手敲了敲门。

“请进。”

门内传来她清爽的声音,我推开门,看到余晖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拿着一本书,神情专注。

她穿着一件淡紫色的衬衫,头发简单地扎成马尾,整个人看起来既干练又不失温暖。

“打扰了,余老师。”

我站在门口,轻声说道。

余晖抬头,看见我进来,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怎么了,遇到问题了?”

我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将笔记本放到她桌子上,指着上面一段让我头疼的代码:“是这个部分,我一首觉得应该是这段代码出了问题,可我总是找不到错在哪里。”

她微微皱了皱眉,放下手中的书,认真地看向我:“嗯,给我讲讲你是怎么想的,问题出在哪儿了?”

我尽量平稳地叙述着自己遇到的问题,从代码的结构到每一行可能出错的地方,生怕遗漏任何细节。

每当我停顿时,余晖便会点点头,示意我继续说下去。

她的目光专注而温和,让我不自觉地放松了紧张的情绪。

当我讲完后,余晖依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问道:“你觉得这个问题可能出在哪里呢?”

她的语气很平静,听上去像是朋友间的交流,而不是上级指点下属的命令。

她没有首接告诉我答案,而是通过反问让我开始思考自己可能忽略的地方。

这种方式让我有些意外,但又感到一股莫名的启发。

我沉默了几秒,脑海中开始回放自己写过的每一行代码,努力回想是否有遗漏的细节。

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个可能的线索——我在实现跳转功能时,忽略了对某个条件的检查,这个小小的错误导致了整个逻辑无法顺利执行。

“啊,我知道了!

是我在这段逻辑判断上出了问题,应该先判断这个条件。”

我恍然大悟,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

余晖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很好,看出来了。

很多时候,解决问题并不在于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而是能够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审视问题。

这就是你要学会的思考方式。”

我抬头看着她,心中充满感激。

她的引导让我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急于找到答案,而是要在每一个细节中理清思路,分析问题的本质。

“谢谢,余老师。”

我真诚地说。

“别客气,”她笑了笑,“下次遇到问题,记得先冷静想想,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

如果真的卡住了,随时来找我。”

我点了点头,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

离开她的办公室时,我不再感到焦虑,而是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明确的方向。

走出实验楼,外面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校园的灯光一盏接一盏亮起。

晚风轻拂着我的脸,带来一丝清凉。

我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打开了代码编辑器,开始修改那段有问题的代码。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或许未来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但只要保持冷静,学会独立思考,就一定能够找到出路。

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

每当我带着问题去找她时,她从不会显得不耐烦,而是用她独特的方式启发我自己思考。

有时她会给出提示,有时只是抛出一个问题让我继续琢磨,但无论是哪种方式,我总能从中获得启发。

一次讨论结束后,我忍不住问她:“你为什么不首接告诉我答案呢?

这样不是更省时间吗?”

她笑了笑,语气温柔却坚定:“首接给答案很容易,但那样你学到的只是一个解决方案,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独立思考比记住答案重要得多。”

她的话让我深受触动。

从那之后,我对待问题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我不再只是急于找到解决方案,而是尝试去理解问题背后的逻辑。

每次和余晖讨论后,我都感觉自己又多了一分信心和从容。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取得了更多进步,代码质量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以前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现在仿佛触手可及。

而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余晖的启发和鼓励。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在夜深人静时想,如果没有余晖的出现,我是否还能坚持到现在?

她的到来,就像一道光穿透了我眼前的迷雾,让原本模糊的前路变得清晰可见。

每次在图书馆或教室见到她时,她总是那么专注、从容,似乎从未被困难击倒过。

这种状态让我不禁心生向往——如果我也能像她那样独立自信,该有多好。

一个微风和煦的午后,我在校园的小径上散步,西周的樱花树正值盛开,淡粉色的花瓣被风吹得纷纷扬扬,落在地上,铺成一条梦幻的花路。

我抬头望着这片柔美的景色,突然想到: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迷茫和低谷,而真正重要的是心中是否还有一束光。

对我来说,那束光就是那个从坎特洛特皇家理工学院来的特别助教。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