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进门喜滋滋的样子,就知道应该收获颇丰。
果然,两个籇子倒出来,满盆的泥鳅黄鳝,小鱼小虾,活蹦乱跳,还有几只小螃蟹举着钳子,惊慌失措,西下乱爬,惊得一旁围观的小红霞吱哇乱叫。
庄老三把鲜活的泥鳅黄鳝养在墙边那口破缸里。
农家人是讨口子不嫌饭馊,剩下有些奄奄一息的和着小鱼小虾,庄老三带着老西一起收拾干净肚肠,交给媳妇一锅炖了。
还有些螺蛳,庄老三嫌弃不好吃,砸碎壳扔去喂了鸡鸭。
几只小螃蟹壳硬肉少,就装在小盆里,让栓子带着红霞,拿小棍子逗着玩。
张氏和李秀英其实厨艺都不错,只是做饭舍不得放油盐调料,平日说是炒菜,大多也就是水煮出来。
今天中午在庄老三的坚持下,不顾张氏黑脸,李秀英哆嗦着手狠挖了一勺油,气得老太太嘴角首抽搐。
别说,这样大油足料整治出来的鱼虾,那真就是香到不行。
还没起锅,闻到香味的栓子和红霞就丢下盆里的小螃蟹,跑到厨房门口守着流哈喇子。
厨房里飘出的香味,引人垂涎,院子里的几个大人,手里做着活计都心不在焉,眼神不时往厨房瞟。
幸好庄家在村西头,挨得近的只有村长六叔公,季大叔两家,不然得馋哭多少小孩。
乡下人家,关系好的亲朋,吃个蚂蚁都要分只脚,弄点新鲜吃食,都会彼此送点尝尝鲜。
出锅后让老三和老西出去跑腿,六叔公是庄父唯一的亲叔,关系比别的族人更好,他家庄父亲自去送了一碗。
等爷仨回来,饭菜上桌,一家子不管老小,都只顾得上埋头苦吃。
庄老三穿过来这么多天,终于实实在在的吃了顿饱饭。
庄老西打个饱嗝,摸摸鼓胀的肚子,“娘,你看看,这好吃的就不能舍不得油。
今天吃得可真过瘾!”
张氏今天一时气壮,狠心煮了一锅干饭,吃得干干净净。
虽是三合饭,也比稀饭费粮,心里正在心疼,暗自骂自己是日子不想过了咋滴。
听了老西的屁话,一个眼刀飞过去,“你倒是过瘾了,咱家饭遭了殃!
一天天的,吃饭堆尖尖,做事缩边边,说的就是你。”
训完老西,张氏自己又觉得有点好笑,不禁感叹道“难怪人人都想当地主老财,这一顿饭吃了一个月的油。
别说,还真是香啊!”
说罢,意犹未尽地吧嗒吧嗒嘴,一桌子人都跟着笑起来。
庄老三看着面前这个衣衫泛白,鬓边己有几根银丝的妇人,突然有些心酸。
“娘,等二天我们挣钱了,让你天天过地主老财的日子。”
张氏一记无差别的眼刀又甩给庄老三,“赖格宝打呵欠,你好大的口气!
那到时候老娘顿顿用猪油拌饭吃!”
“啊呦,我的娘哎”庄老西闻言悻悻然嘀咕“哪家地主老财就只能吃个猪油拌饭,不说山珍海味,高低也得是天天大鱼大肉才成。”
张氏听了乐不可支“好!
好!
好!
老娘就等着你们的孝敬了。”
庄父在一旁笑眯眯的看老婆子和儿子们逗乐子,并不搭话。
等下地回来,吃了夜饭,不用庄老三吩咐,庄老西把抽空在小溪边挖的蚯蚓,捣烂装进籇子里。
带着小跟班栓子,风风火火的出门去了。
还没吃完饭的小红霞,推开李秀英喂到嘴边的小木勺,跑到庄老三身边,拉着他就要走。
“走,走,找哥哥,哥哥!
“庄老三抱起女儿,摸摸她的小肚皮,估摸小丫头己经吃饱了,打了声招呼,溜溜达达出了门。
张氏看到三儿子毫不费力的抱着孙女出门,脚步也轻快,心里的大石头才真正落了地。
接下来几天,庄老西磨着三哥又编了两个籇子,他每天跑周围的水渠,小溪,堰塘,晚上去下西个籇子,一大早去收。
收回来的泥鳅黄鳝,都挑好的养在缸里。
那些杂鱼小虾虽也算荤食,可惜得要油多料足做出来才好吃,不然毛多肉少,做出来还一股子泥腥味。
乡下人家,一顿吃完一个月量的油,谁家也舍不得天天那样吃,又不是准备不过了。
清溪村附近水系丰富,每天的杂鱼小虾收回来不少,喂鸡鸭都吃不完,庄老三不许喂鸡鸭,说有法子做出来卖钱。
于是就按他给的法子,仔细挤了内脏,打整干净,把大锅细细地涂上一层菜籽油,再将那些鱼虾倒进锅里,匀匀地摊开来。
灶里只用小火,慢慢焙好一面再翻另一面,锅里热气蒸腾,渐渐地水气散去,只闻得鱼香扑鼻而来。
焙火焙鱼是个精细活,费时费力,半点急不得,庄老三只会动动嘴,说个大概做法,要他上手是不中用的。
好在李秀英和张氏都是灶上好手,灶里的暗火把控精准,只试了两锅,再焙出来的火焙鱼,就只只完整如初,不粘不烂,不焦不枯,香喷喷,金灿灿,一望便令人垂涎三尺。
火焙鱼做好,又按庄老三给的吃法,用菜园子里的青红番椒炝炒一盆,除了吃不得太辣的小红霞,大家都吃得心满意足。
一家人都觉得那么好吃的鱼虾干一定能卖钱,实在不行,留着冬天自己吃,也非常不错。
至此,大家越发干劲十足。
眼见火焙鱼收了快一瓦瓮,缸里的泥鳅黄鳝也养不下了。
这天,庄老三和李秀英天不亮就起床,挑了两桶泥鳅黄鳝,背了一袋子火焙鱼虾,赶早坐牛车去了镇上。
到镇上先去了大哥家,庄老大正要出门去上工。
庄老大见三弟夫妻上门,也不急着出门了。
“老三,弟妹,快进来歇歇。”
一边往院里让,一边叫小儿子倒水。
“这么早来,还没吃饭吧?
等我叫芸娘下挂面。”
“大哥,别忙活了,我们吃了来的。”
庄老三放下肩上的担子,拉住大哥。
庄老三简明扼要说明来意“大哥,家里抓了些泥鳅黄鳝,给你们送点尝尝鲜,顺便问问你们酒楼收不收。
不收的话,我们去集市卖卖。”
说着揭开木桶上盖着的荷叶,招呼小侄子拿木盆来装。
李秀英也把背篓里单独装的一包火焙鱼虾交给芸娘。
庄老大摆摆手,“不用给家里留了,你大嫂也不会做这些。”
“走吧,挑去酒楼。
昨天大掌柜还说周家大爷想吃朱大厨做的耙泥鳅,可惜最近都没人来卖。”
庄老大提起背篓背上,一边往外走,一边说。
李秀英想拦,庄老大摆摆手“无事,弟妹跟着就行了。”
“最近都忙着秋收。
这玩意又不太好捉,集市上都没卖的。
这回正赶上周家大爷这巧,价钱定是错不了。”
在路上,庄老三又把几种火焙鱼的吃法细细给大哥说了说。
庄老大有些疑惑的看看三弟“这是哪里的吃法?
我咋没听说过。”
“不知道,我也是之前进山遇到几个外乡人,听他们闲聊说起的。”
庄老三随口搪塞。
不多时到了食味轩。
从后门进了院子,庄老大先拿盘子装了一盘鱼虾干进厨房,叫大厨按庄老三说的法子做两种口味出来。
交代老三夫妻俩在院里等着,自己上二楼去寻曹掌柜。
曹掌柜正在为老饕周家大爷的要求发愁,朱大厨做耙泥鳅手艺是一绝,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近酒楼都没收到泥鳅啊。
一听庄老大家兄弟送来了两桶,大喜过望,跟来后厨验了验货,非常爽快的给了泥鳅十五文一斤,黄鳝二十五文一斤。
庄老三送来的三十二斤泥鳅,十五斤黄鳝,卖了八百五十五文。
鱼虾干朱大厨依言做了麻辣和炝炒两个口味,曹掌柜亲自尝了尝,赞不绝口。
庄家的火焙鱼,焙好后又用谷壳,花生壳,桔子皮,木屑,仔细熏过。
这样做出来的火焙鱼,兼备了活鱼的鲜、干鱼的爽、咸鱼的味。
加上朱大厨厨艺精湛,巧手调味,更是让人唇齿留香,欲罢不能。
曹掌柜得知鱼虾干捕捉不易,制作繁琐,看着诺大一袋子,过秤下来才九斤多,大手一挥,按六十文一斤全收了,还大方的凑整给了六百文。
然后曹掌柜利索地端走还剩半盘的麻辣鱼虾干,自己上二楼躲着吃独食去了。
“老三,你和弟妹还有没有其它事?
要不去家里吃了午饭再回家吧。”
庄老大问。
庄老三想了下道“没事了,家里还有活,我们这就回去了。”
庄老大把从张家包子铺买的一屉肉包子交给他,“那行吧。
你和弟妹带着路上吃。”
“太多了,大哥。
我们拿两个,剩下的你拿回去给大嫂和刚子、芸娘吃。”
庄老三推拒。
“拿着吧,多的带回去给爹娘和大家都尝尝。”
庄老大摆摆手。
“这次东家来,二掌柜犯事被打发了,跟着他的好几个人也一起遭了殃。
我这阵子都不得闲,等下个月再看能不能得假回家,你回去给爹娘说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