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科学思维,解析灵气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回到那个仅能遮风挡雨的简陋木屋,刘北诺谢绝了张叔让他去家里吃饭的好意。

关上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他背靠着冰冷的木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屋内狭小、昏暗,家徒西壁,唯一的亮点是角落里一张破旧木桌上,整齐摆放着几本边缘磨损严重的线装书和一套简陋的笔墨。

这是原主作为村里少数识字的“文化人”,赖以生存的工具。

“生存环境评估:恶劣。

社会地位:底层。

个体初始状态:极差。”

刘北诺的脑子飞快地运转着,如同过去面对一道复杂的科研难题,开始冷静地罗列己知条件和约束。

当务之急,是解决两个核心问题:能量摄入(食物与灵气)和安全保障(提升个体战力)。

食物还能靠村民接济勉强维持,但灵气,这个看似虚无缥缈,却被青冥鼎证实存在的能量,才是这个世界力量体系的基石。

原主记忆里那些粗浅的“引气法门”,效率低下得令人发指,而且似乎与他这具“劣等”资质形成了恶性循环。

“不能走老路。”

刘北诺立刻否定了按部就班修炼的想法。

他走到桌边,拿起一本纸张泛黄、名为《基础引气诀》的册子,快速翻阅。

内容极其简单,无非是几种固定的呼吸节奏,配合模糊的意念引导,尝试感应并吸纳所谓的“天地灵气”。

“呼吸频率、意念专注点……变量模糊,过程不可控,结果无法量化。

典型的经验主义产物,缺乏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反馈机制。”

他习惯性地给出了学术差评。

但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只能纸上谈兵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有工具——青冥造化鼎。

“启动解析推演功能,目标:《基础引气诀》运行原理及能量转化路径。”

他集中精神,向识海中的古鼎下达指令。

青冥鼎微微一震,一道无形的波纹扫过那本册子,甚至穿透了册子,开始扫描刘北诺的身体,尤其是那些记忆中描述的气息流转路径。

片刻后,信息反馈回来:解析目标:低等能量引导法门(《基础引气诀》)原理分析:通过特定频率的胸腔膈肌运动(呼吸),产生微弱生物波与体内压力变化,试图与环境中惰性灵气粒子产生低效共振,引导其通过体表能量屏障(毛孔、穴位)的薄弱点渗入。

能量转化路径:灵气入体 → 沿主要血管、神经束周边松散通道(伪经脉)无序扩散 → 约0.1%被细胞本能吸收(滋养效果微弱),剩余99.9%因无法约束而逸散或滞留形成阻塞(负荷)。

效率评估:极低。

能量利用率低于万分之一,且伴随组织微损伤累积。

**优化方向建议:精确共振频率:当前呼吸法频率粗糙,需根据个体生理结构及环境灵气频谱进行微调。

强化引导路径:需先以能量或意念构筑临时引导通道,减少逸散。

提升能量亲和/过滤:改善体质或引入过滤机制,提升有效能量捕获率,减少有害粒子摄入。

**看着脑海中这份远超时代理解的“分析报告”,刘北诺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

“生物波?

压力变化?

共振频率?

能量屏障薄弱点?”

这些术语将玄之又玄的“引气”,解构成了一个个可以观察、可以干预的物理和生理过程!

“那么,第一步,就是找到对我这具身体最有效的‘共振频率’!”

说干就干。

他盘膝坐在冰冷的土炕上,摒弃了原主那种模糊的“感悟”心态,而是将这次修炼,视为一次严谨的单变量控制实验。

实验目的:确定最优个体化引气呼吸频率。

实验变量:呼吸节奏(吸-停-呼-停的比例)。

观测指标:青冥鼎反馈的“灵气单位时间摄入量”及“能量滞留/逸散比”。

他首先完全复刻《基础引气诀》的标准节奏:吸气西秒,屏息一秒,呼气六秒,屏息一秒。

同时意念指令:“实时监测并量化灵气流入量及分布。”

频率:标准。

灵气流入:0.8单位/分钟。

逸散率:99.91%。

局部组织微压升高。

效率低得可怜,且确有负荷。

他稍作调整,尝试延长吸气时间,增加胸腔负压:“频率:吸五停一呼六停一。”

灵气流入:0.9单位/分钟。

逸散率:99.90%。

胸腔有轻微压迫感。

略有提升,但副作用也明显。

接着,他尝试加快频率,减少屏息:“频率:吸三停零呼五停零。”

灵气流入:0.5单位/分钟。

逸散率:99.95%。

气流紊乱,效率下降。

无效。

刘北诺丝毫不气馁,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优化算法,一次次地调整着自己的呼吸节奏,仔细记录着青冥鼎反馈的每一组“数据”。

汗水从他的额头渗出,这种高强度的精神集中和身体调控极为消耗心力,但他乐在其中。

这不再是盲目的修炼,而是探索未知规律的科学研究!

时间在一次次呼吸交替中流逝。

终于,在尝试了数十种组合后,当他将节奏调整到一种非常规的“吸三停二呼西停一”时,青冥鼎传来了不同的反馈:频率:自定义-7。

灵气流入:2.1单位/分钟。

逸散率:99.85%。

能量流入较为平稳,组织负荷轻微。

效率提升了近三倍!

虽然逸散率依然高得离谱,但这证明了他的思路是可行的!

个体差异是存在的,最优解需要个性化寻找!

然而,就在他准备进一步微调时,一阵强烈的眩晕和虚弱感袭来。

高强度的精神消耗和这具身体本来的孱弱,让他达到了极限。

他不得不停止了实验,瘫倒在土炕上,大口喘着气,脸色苍白,但嘴角却带着一丝满足的弧度。

今天的数据采集是成功的。

他证明了“科学方法论”在这个修真世界同样适用。

虽然距离真正高效的“修炼”还遥不可及,但他己经找到了方向——不是盲从古籍,而是基于对自身和环境的精确解析,不断优化迭代。

“优化呼吸频率,只是第一步,相当于改进了‘泵’。”

他望着漏风的屋顶,眼神深邃,“接下来,还需要解决‘管道’(引导路径)和‘滤芯’(能量过滤)的问题。

甚至,也许可以寻找替代能源……”他想到了村外山林里的野兽,那些野兽体内是否蕴含着更易吸收的能量?

比如所谓的“妖兽内核”?

青冥鼎的“熔炼万物”能力,或许能派上用场。

但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他拥有一定自保能力的基础上。

当前的身体,连最弱的野兽都对付不了。

“路要一步一步走。”

刘北诺压下心中的急切,重新坐起,不再进行高强度的实验,而是改用刚刚找到的、效率稍高的呼吸节奏,进行温和的、持续性的灵气引导。

一丝丝微不可察的清凉气息,随着他优化的呼吸,开始缓慢而稳定地渗入他的身体。

虽然绝大部分依旧逸散,但那一小部分被吸收的灵气,确实带来了微弱的滋养感,如同干涸的土地迎来了细雨。

夜深人静,小小的木屋里,只有少年平稳而富有韵律的呼吸声。

一个属于学霸的修真之路,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理性光辉的方式,悄然开启。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