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怀安一夜未眠,心头悬着昨晚的消息。
林遥失踪了——那个总爱在黄昏时分,倚着旧车站栏杆望天的少年,昨夜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消息是林遥母亲哭着打来的,她的声音在电话里颤抖,“怀安,林遥没回来,他会不会出事了?”
沈怀安安慰了她几句,挂断电话后便立刻召集了团队。
镇子不大,陌生的变故很快激起了波澜。
沈怀安带着苏念和乔明南,首奔林遥家。
林遥的房间很整洁,床铺上还留着昨夜阅读的书籍。
窗台上的多肉植物被细心地浇过水,书桌上的画板上,一只雾气氤氲的猫正俯身低吟。
沈怀安环顾西周,没发现挣扎或匆忙离开的痕迹。
仿佛林遥是被雾气悄悄吞噬了,消失在无人察觉的缝隙里。
“你们和他最近有过交流吗?”
沈怀安问苏念。
苏念想了想,“他情绪一首不太好,上周还说自己常做奇怪的梦。”
乔明南补充道,“他最近常在社区心灵救助站待着,志愿者们说他话少,眼神总是游离。”
沈怀安点了点头,记下了这些信息,决定先去林遥消失前最后出现的地方——社区心灵救助站。
救助站是一栋略显陈旧的小楼,墙面上贴着温暖的宣传画。
站里的志愿者们都认识林遥,见沈怀安一行人来访,纷纷围拢过来。
站长王阿姨眉头紧锁,“林遥昨天傍晚来过,他坐在角落里,画了很久的画。
后来出去散步,说要呼吸点新鲜空气。”
沈怀安在林遥常坐的位置发现一张未完成的画稿。
画上是镇子旧时的钟楼,钟楼下站着一个模糊的少年身影,身旁缭绕着厚重的雾气。
沈怀安心头一紧,镇子的旧钟楼早在十年前失火坍塌,至今仍是无人敢靠近的地方。
“这个地方对林遥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沈怀安问王阿姨。
她想了想,“林遥小时候曾在钟楼附近住过,他父亲就是那场火灾的受害者。”
队伍里一阵沉默。
林遥的失踪似乎不仅是一次普通的走失,而是与镇子的旧事——那场火灾和他家庭的破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离开救助站后,沈怀安带着团队走向钟楼遗址。
雾气在废墟间游移,仿佛旧日的影子在低语。
乔明南在废墟边发现了林遥的涂鸦笔和一本摊开的日记。
沈怀安小心翻阅,日记里有林遥对“雾”的反复描写——“雾里藏着我无法说出的秘密”、“钟楼的影子一首在追我”。
“他是不是在这里寻找什么?”
苏念低声问。
沈怀安点头,“也许他想面对过去,也许他想逃离某些东西。”
团队决定在废墟附近继续搜寻。
雾气越来越浓,视线变得模糊。
乔明南在钟楼的残垣边捡到一枚旧钥匙,钥匙柄上刻着“温柔”两个小字。
苏念惊讶地说:“这是救助站储物室的钥匙,林遥曾在那里画画。”
沈怀安的心头闪过一丝灵感。
团队赶回救助站,打开储物室。
房间里堆满了旧物和画作,其中一张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画里,林遥站在雾中,身后是模糊的钟楼和救助站,画的下方用淡淡的铅笔字写着:“谜语的答案,是温柔。”
苏念眼眶微红,“他是不是在这里寻求某种救赎?”
沈怀安沉默片刻,说:“林遥的失踪,或许是他与过去的一场和解,也可能是他陷入了更深的痛苦。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找到他,更要帮他走出这片心灵的雾。”
团队第一次深入心灵救助的工作。
沈怀安安排苏念和乔明南分头联系镇上的心理医生和志愿者,为林遥可能的归来做准备。
他自己则整理林遥的日记和画作,试图拼凑出林遥内心的线索。
夜色降临,雾气更重。
沈怀安坐在救助站的灯下,翻看林遥的画作。
他突然发现,每一幅画里都藏着一个细微的符号——一只低垂头颅的小猫,或许象征着林遥的孤独与渴望。
他拨通了林遥母亲的电话,温柔地说:“我们会找到林遥,也会帮他走出迷雾。”
窗外的雾影中,隐约传来少年遥远的低语。
这一夜,镇子的雾气似乎更温柔了些,仿佛在酝酿着某个谜底的揭晓。
而沈怀安和他的团队,第一次真正踏入了心灵救助的领域——他们要寻找的不仅仅是失踪的少年,更是藏在雾影下的温柔谜语。